東南網6月3日報道(福建日報 許勤榮 劉益清 楊玉蕊)占地3.9平方公里的村莊,找不出一個有實力的產業,村集體年收入不到3萬元,村債卻多達40多萬元;全村3000多人,大多住著破舊的瓦房,掙扎在溫飽線上;一入夜,狹窄的村路漆黑一片—— “爛田村”,昔日,人們這樣稱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如今,蘭田村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脫貧致富明星村,還開創了全新的“智慧新農村”發展模式;2013年,實現人均收入25622元、村集體收入362萬元…… 巨變,源自信息化。 鼠標“點”開新生活 5月29日,全國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現場部署會在南安召開。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企業家走進蘭田村,參觀村里創建的“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平臺。 2011年,蘭田村被農業部授予“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村”。不過,2004年之前,這里可是一窮二白。 “那時,生產落后,村容臟亂,農民生活幾十年沒變化。”村民許阿伯說。 2004年,蘭田村黨支部書記潘春來上任后,努力改變村莊面貌。 2006年,是發展的轉折點。一次,潘春來到省里參加省黨代會,在與一位專家聊天時受到啟發,決定為村子引進現代農村信息化平臺。 經過緊鑼密鼓籌備,蘭田村第一次走在全鎮前頭,實現光纖進村。2007年初,“福建省南安市蘭田村信息網”正式運行。 信息網上開辟了村級事務管理欄目,將全部村務公開,并開設“書記信箱”,與村民互動。有了信息網,村民不管在哪兒,只要上網、點鼠標,就能了解到村里動態。 除了在網上公開村務,每年的正月初五,村里都要召開村民大會,公布過去一年完成的工作和當年準備做的。 “當時,我們看到村部在網上公開10年間要做的實事,如建設大橋、幼兒園、小學、老人活動中心等,都覺得是癡人說夢。沒想到,這些都實現了。”許阿伯說,他看著村子一點點變美變富——橋通了,路平了,村道亮起了路燈,垃圾有人處理了;學校、幼兒園“以舊換新”,新村部、老人活動中心建起來了,租賃廠房建起來了,汽車運輸公司成立了;村黨支部于2007年升格為黨委…… “村里所有的建設,沒有向老百姓拿一分錢。”許阿伯說,干群關系變得融洽和諧,大伙兒親如一家人。 |
相關閱讀:
- [ 06-03]“爛田村”蝶變:南安一個破舊貧窮的村莊成聞名全國的明星村
- [ 01-24]移動信息化在田間地頭美麗綻放 泉州蘭田村的信息化嬗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