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3日報道(福建日報 許勤榮 劉益清 楊玉蕊)占地3.9平方公里的村莊,找不出一個有實力的產業,村集體年收入不到3萬元,村債卻多達40多萬元;全村3000多人,大多住著破舊的瓦房,掙扎在溫飽線上;一入夜,狹窄的村路漆黑一片—— “爛田村”,昔日,人們這樣稱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如今,蘭田村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脫貧致富明星村,還開創了全新的“智慧新農村”發展模式;2013年,實現人均收入25622元、村集體收入362萬元…… 巨變,源自信息化。 鼠標“點”開新生活 5月29日,全國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現場部署會在南安召開。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企業家走進蘭田村,參觀村里創建的“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平臺。 2011年,蘭田村被農業部授予“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村”。不過,2004年之前,這里可是一窮二白。 “那時,生產落后,村容臟亂,農民生活幾十年沒變化。”村民許阿伯說。 2004年,蘭田村黨支部書記潘春來上任后,努力改變村莊面貌。 2006年,是發展的轉折點。一次,潘春來到省里參加省黨代會,在與一位專家聊天時受到啟發,決定為村子引進現代農村信息化平臺。 經過緊鑼密鼓籌備,蘭田村第一次走在全鎮前頭,實現光纖進村。2007年初,“福建省南安市蘭田村信息網”正式運行。 信息網上開辟了村級事務管理欄目,將全部村務公開,并開設“書記信箱”,與村民互動。有了信息網,村民不管在哪兒,只要上網、點鼠標,就能了解到村里動態。 除了在網上公開村務,每年的正月初五,村里都要召開村民大會,公布過去一年完成的工作和當年準備做的。 “當時,我們看到村部在網上公開10年間要做的實事,如建設大橋、幼兒園、小學、老人活動中心等,都覺得是癡人說夢。沒想到,這些都實現了。”許阿伯說,他看著村子一點點變美變富——橋通了,路平了,村道亮起了路燈,垃圾有人處理了;學校、幼兒園“以舊換新”,新村部、老人活動中心建起來了,租賃廠房建起來了,汽車運輸公司成立了;村黨支部于2007年升格為黨委…… “村里所有的建設,沒有向老百姓拿一分錢。”許阿伯說,干群關系變得融洽和諧,大伙兒親如一家人。 把信息“化”為財富 “信息化,就是把信息化為和諧,化為財富。”潘春來現在是蘭田村黨委書記,他對信息化有自己的詮釋。 嘗到信息化甜頭后,潘春來又研究如何利用這把金鑰匙打開財富大門。他決定將信息網升級為電子商務平臺,打造農村版“阿里巴巴”,供村民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 ?2008年初,集電子服務、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農務于一體的“世紀之村”信息平臺運營了。潘春來創造了獨特的“共生分利模式”(即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網絡平臺按照“3+3+3+1”模式分成),使消費者變為股東。這一模式被外界稱為“蘭田模式”。 村里86歲的曾阿婆,以前賣雞蛋要到9公里外的集市上去,現在只需走100米,到“世紀之村”信息點去發個消息,沒多久,雞蛋就被人買走了。借助“世紀之村”,曾阿婆的雞蛋供不應求。 在南輝食用菌合作社辦公室里,蘑菇種植戶許仕南邊查看網店交易情況,邊接收電話訂單。自從他在“世紀之村”開了農家店后,菇類銷量暴增。“以前一天也就賣個三四百斤,客戶局限于本地,經常賣不完;如今坐在家里等電話,一天能賣10多萬斤,連黑龍江的客戶都找上門來,自己種的不夠賣,還找村民收購。”許仕南說。 “世紀之村”在摸索中前進,從最初的3名員工,發展到現在的700多人;近1.5萬名農民擔任信息員;平臺已覆蓋我省1.2萬多個建制村,并在全國4.5萬多個建制村推廣使用;建立了6.5萬多個信息網店,創建網上農家店2.5萬家,月交易金額達7億多元。 ?“世紀之村”幾經升級完善,建成了集政務、村務、校務、院務、廠務和黨務公開為一體的農村基層反腐倡廉網絡體系。南安市將這套體系推廣覆蓋到全市420個村(社區),借此推進農村“五要”工程和“三資”監管,讓村級社會管理走上網絡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發展軌道。 2012年1月,南安市被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工信部、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確定為全國100個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縣(市、區)之一。潘春來配合南安市紀委開發了“中國?南安”電子政務平臺,把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搬上網絡。 截至5月31日,“中國?南安”電子政務平臺點擊量達180多萬次,日均訪問量8000次以上;發布信息近4.7萬條;日均辦件1000余件,行政服務中心審批時限壓縮65%以上。這一平臺連續兩年獲“中國政府網站優秀獎”,2013年在全國參與評估的2324個區縣政府網站中位列第37位。 在福建和甘肅兩省紀委牽頭協調下,蘭田村與甘肅皋蘭縣忠和鎮平峴村于2012年開展東西互聯結對發展,蘭田村通過“世紀之村”幫助平峴村開展致富實踐。 2013年,“世紀之村”與甘肅成縣簽約共建信息化平臺暨電子商務,與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政府合作共建農特產品網上交易地方館。今年2月以來,“世紀之村”還幫助邵武市、尤溪縣、將樂縣建設了農村電子商務平臺。
|
相關閱讀:
- [ 06-03]“爛田村”蝶變:南安一個破舊貧窮的村莊成聞名全國的明星村
- [ 01-24]移動信息化在田間地頭美麗綻放 泉州蘭田村的信息化嬗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