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河口濕地保護區主任正在給采訪團做介紹 洛陽橋 東南網6月9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伴隨著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句,全國網絡媒體視頻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態行今日走進泉州臺商投資區,參觀洛陽橋及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感受千年古橋風范及周邊的七千畝紅樹林。 洛陽橋橫跨洛陽江入海口,原名“萬安橋” ,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下的七千畝紅樹林是泉州灣河口濕地的3個核心區之一。 泉州灣河口濕地是亞熱帶河口濕地的典型代表,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和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鳥類資源和人文景觀,河口濕地素有“城市之腎”的美譽。因其特殊的地理氣候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先后被列入“亞洲重要濕地”、“中國優先保護生態系統”、“中國重要濕地”名錄。 2003年9月,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主要保護對象有濕地、紅樹林、珍稀鳥類、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等,包含洛陽紅樹林、桃花山海濱水禽和槍城河口濕地生態3個核心區,總面積7008.84公頃。 洛陽紅樹林灘涂濕地是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區內擁有成片的原生紅樹林。紅樹林有“海上森林”、“海岸衛士”的美稱,是熱帶、亞熱帶海岸灘涂特有的植物群落,是最重要的濕地資源,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護岸、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提供海產品等重要功能,已成為科研宣教的重要陣地。 為切實保護好洛陽江河口灘涂濕地生態環境,從2000年起,泉州市、惠安縣、洛江區林業部門開始組織實施紅樹林建設規劃,重點保護天然紅樹林的同時大力營造以桐花樹為主的人工紅樹林,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紅樹林面積已由257畝的原生林增加到近7000畝。 目前,泉州灣洛陽江河口紅樹林是全省乃至全國現存面積最大的連片鄉土樹種人工紅樹林,已形成洛陽橋與紅樹林完美結合的獨特的濕地文化景觀,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維護了生態平衡,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洛陽橋下的紅樹林 |
相關閱讀:
- [ 06-05]省環保廳:“清新福建”不能靠“風吹雨打”
- [ 05-29]旅游專家獻智“清新福建”
- [ 05-15]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發揮好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 [ 05-15]福建:嚴守生態紅線奮力后發趕超 把清新福建叫響
- [ 04-25]“清新福建”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打造三大旅游產業龍頭
- [ 04-24]“清新福建”旅游品牌體系今年將形成
- [ 04-23]“清新福建”引臺胞入境游平穩增長
- [ 04-09]“清新福建”游推升級版 十大精品線路主題豐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