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
2014-12-11 15:56:51?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二、國有資本配置體制改革的迫切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為什么保存國有資本及其投資領域?一個根本性理由是:國有資本及其投資能夠發揮比私人資本及其投資更大的作用,國有資本相應地也承擔了更大的社會責任。 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或民間資本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為了國家發展戰略的實現,國家為了吸引私人資本進行有關領域的投資,應當制定一定的政策來吸引私人資本的進入,私人資本有選擇性,它們將根據政策所給予的優惠來作出決策。然而對國有資本來說,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政策上有多少優惠,而是國有資本的社會責任問題。即使投資回報期很長,投資回報率很低,國有資本也應根據國家的需要進行投資。同時,為了適應國家投資戰略的要求,有些投資可能社會收益很大,但投資者本身的收益卻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私人投資者會經過多方考慮才選擇進行投資,而國有資本則為了國家的總體利益,從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承擔了投資任務。這就是國有資本與私人資本或民間資本最大的不同之處。 國有資本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國有資本配置體制改革的方向和實際做法。可以從四方面來論述: 第一,重在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 在經濟學中,長期以來著重的是生產效率的變化。生產效率是從投入與產出之比來分析的。在一定的投入與產出之比的前提下,多投入必定有多產出,少投入則少產出。如果投入不變,產出增加了,表明生產效率提高了;或者,產出不變,投入減少了,也表明生產效率提高了。可見,對任何一類投資者而言,關注生產效率的提高都是重要的。 資源配置效率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效率。假定投入是既定的,但可能存在若干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如果采取A方式配置資源,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可以有N的產出;而采取B方式配置資源,同樣的技術水平之下,會有N+1的產出,就表明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了;反之,如果采取C方式配置資源,同樣的技術水平之下,則會有N-1的產出,這就表明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由此看來,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是同等重要的。僅僅關注生產效率的變化而不關注資源配置效率的變化,不符合資本運用的原則。 國有資本配置體制的改革之所以重要,應當是十分清楚的。但由于在前一階段的國有資本體制改革中,把時間和精力主要用在國有企業管理體制這一層次的改革方面,而沒有考慮(或主要沒有考慮)國有資本配置體制的改革問題,從而大大影響了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便于調動國有企業的積極性。 前面討論國有企業在管理體制方面至今依然存在的弊病和問題時已經指出,最突出的弊病或問題就在于政府部門干預多,國有企業并未成為真正的市場經營主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同國資委沒有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方面,而對本來可以由國有企業作為一個市場經營主體自己決定的事情,通過煩瑣的申請與批準的程序,集中由國資委作出決策有關。這樣,不僅容易錯過機會,而且還挫傷了國有企業的積極性。在某些場合還會使一些國有企業養成事事依賴國資委的習慣。假定通過國有資本體制改革,國有資本配置體制由國資委直接管理,那么國有企業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市場經營主體,它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就可以調動起來。 第三,緊接著,國有企業將致力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既然成為市場經營主體,就應當健全企業的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股東會、董事會、總經理和監事會制度。這樣,國有股不一定占絕對多數,在非國有股股權分散的情況下,國有股可以占相對多數。這實際上是讓更少的國有股份取得對企業的控制權。在不止一個國有投資單位參股某個國有企業時,可能形成不止一個相對大股東,這也有利于改變董事會的結構,便于董事決策的合理化、民主化。 第四,伴隨國有企業市場經營主體地位的確立、國有企業積極性的調動以及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健全,國有企業的另一個弊病和問題——創新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弱——也將發生變化。造成國有企業不敢自主創新的障礙主要有三個:一是國有企業受政府部門的干預過多,使它們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怕吃力不討好,風險責任大,而利益和責任則是不對稱的;三是部分國有企業總是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行業壟斷現象有依賴性,以為自己可以在行業壟斷的保護下,不必搞什么自主創新也能取得巨額利潤。通過國有資本體制兩個層次的改革,情況將會發生變化,上述不利于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三個障礙將會逐步消失,從而將會出現國有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突破、產業升級的熱潮。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