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郭雯)“如果可以,請一直‘藍’下去!”上月14日,微博、微信平臺被“福建藍”刷屏,網友們這樣呼吁。 “努力讓人民群眾喝進嘴里的、吸進肺里的、吃進胃里的都更加潔凈安全。”當代表委員們把這呼聲捎上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這樣回應。 一呼一應間,釋放出了一個積極信號:新常態下的發展,不應只追求節節攀升的枯燥數字,更須關注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品質,讓GDP增長的每一個百分點,都充滿民生溫度,緊系民生福祉。 好生態是福建壓箱底的家當,家當守不住、守不好,無異于自斷后路。 可以說,這些年,為了守好家當,福建很“任性”。漳州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段,拿出3000多畝建生態園;安溪關停500多家石材廠,實現石材行業全面退出;一個投資1.5億元的汽車零配件項目計劃落戶南平,卻因存在污染吃了“閉門羹”;數年間,閩江、敖江、九龍江流域所有養豬場被關閉、拆除;34個限制開發區域縣(市)的GDP考核被取消……正是這樣的“任性”,換來了一張張漂亮的生態答卷。 當然,“任性”不易。在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克服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需要定力;保護生態不能餓肚子,讓不砍樹也能致富,從荒山里掘金,呼喚智慧;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考驗耐心。 但我們還得更“任性”。當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如節能減排壓力較大,不可掉以輕心。我們感受最直觀的,莫過于上個月全省空氣質量好到“爆表”后沒幾天,一些城市的天空又變得灰蒙蒙的了,保持“福建藍”壓力也不小。 為民生計,為長遠謀,我們唯有把生態紅線守得更牢,把項目環保關把得更嚴,把生態制度創新步子邁得更快更大,讓環境執法手腕更硬,讓綠色轉型更自覺,施之長遠、久久為功,方能兌現藍天長駐、碧水長流的莊嚴承諾。 |
相關閱讀:
- [ 02-01]養一方山水也是政績 委員建議建立生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
- [ 02-01]福建省人大收到43件議案 生態文明建設等仍是關注重點
- [ 01-29]發展改革委:健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
- [ 01-28]北京擬劃4條城市增長邊界線:線外嚴禁大型項目
- [ 01-27]新華網評:專項整治割除網絡“荊棘”
- [ 01-26]中工時評:凈化網絡空間,需標本兼治下“猛藥”
- [ 01-26]工信部官員周長益:“兩高”行業應向生態工業發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