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怎樣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豈非與“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價的,有時是極大的代價。部分的暫時的犧牲(不保存),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我們說,基本上為著消滅敵人的進攻手段中,同時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這里。防御必須同時有進攻,而不應是單純的防御,也是這個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從技術行動起,到戰略行動止,都是貫徹這個本質的。戰爭目的,是戰爭的基本原則,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理原則,一點也離不開它。射擊原則的“蔭蔽身體,發揚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為了保存自己,后者為了消滅敵人。因為前者,于是利用地形地物,采取躍進運動,疏開隊形,種種方法都發生了。因為后者,于是掃清射界,組織火網,種種方法也發生了。戰術上的突擊隊、鉗制隊、預備隊,第一種為了消滅敵人,第二種為了保存自己,第三種準備依情況使用于兩個目的——或者增援突擊隊,或者作為追擊隊,都是為了消滅敵人;或者增援鉗制隊,或者作為掩護隊,都是為了保存自己。照這樣,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原則,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行動,一點也離不開戰爭的目的,它普及于戰爭的全體,貫徹于戰爭的始終。 (七一)抗日戰爭的各級指導者,不能離開中日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去指導戰爭,也不能離開這個戰爭目的去指導戰爭。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展開于戰爭的行動中,就變成互相為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斗爭。我們的戰爭,在于力求每戰爭取不論大小的勝利,在于力求每戰解除敵人一部分武裝,損傷敵人一部分人馬器物。把這些部分地消滅敵人的成績積累起來,成為大的戰略勝利,達到最后驅敵出國,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目的。 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 (七二)現在來研究抗日戰爭中的具體的戰略方針。我們已說過了,抗日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是的,這是完全對的。但這是一般的方針,還不是具體的方針。怎樣具體地進行持久戰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答復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即敵之進攻和保守階段中,應該是戰略防御中的戰役和戰斗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和戰斗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和戰斗的外線作戰。在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七三)由于日本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日本是采取戰略進攻方針的,我們則居于戰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圖采取戰略的速決戰,我們應自覺地采取戰略的持久戰。日本用其戰斗力頗強的幾十個師團的陸軍(目前已到了三十個師團)和一部分海軍,從陸海兩面包圍和封鎖中國,又用空軍轟炸中國。目前日本的陸軍已占領從包頭到杭州的長陣線,海軍則到了福建廣東,形成了大范圍的外線作戰。我們則處于內線作戰地位。所有這些,都是由敵強我弱這個特點造成的。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則適得其反。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這里就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敵以少兵臨大國,就只能占領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領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占領,這就給了中國游擊戰爭以廣大活動的地盤。在全國,即使敵能占領廣州、武漢、蘭州之線及其附近的地區,但以外的地區是難于占領的,這就給了中國以進行持久戰和爭取最后勝利的總后方和中樞根據地。第二,敵以少兵臨多兵,便處于多兵的包圍中。敵分路向我進攻,敵處戰略外線,我處戰略內線,敵是戰略進攻,我是戰略防御,看起來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廣和兵多兩個長處,不作死守的陣地戰,采用靈活的運動戰,以幾個師對他一個師,幾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戰場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路而攻擊之。于是敵之戰略作戰上的外線和進攻,在戰役和戰斗的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內線和防御。我之戰略作戰上的內線和防御,在戰役和戰斗的作戰上就變成了外線和進攻。對其一路如此,對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兩點,都是從敵小我大這一特點發生的。又由于敵兵雖少,乃是強兵(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我兵雖多,乃是弱兵(也僅是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不是士氣),因此,在戰役和戰斗的作戰上,我不但應以多兵打少兵,從外線打內線,還須采取速決戰的方針。為了實行速決,一般應不打駐止中之敵,而打運動中之敵。我預將大兵蔭蔽集結于敵必經通路之側,乘敵運動之際,突然前進,包圍而攻擊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迅速解決戰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滅他;打不好,也給他一個大的殺傷。一戰如此,他戰皆然。不說多了,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臺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這樣,我之戰略的持久戰,到戰場作戰就變成速決戰了。敵之戰略的速決戰,經過許多戰役和戰斗的敗仗,就不得不改為持久戰。 |
相關閱讀:
- [ 05-20]京劇大師張春秋去世 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盧勝:毛澤東稱其為“盧俊義”
- [ 04-08]劉亞樓:毛澤東周恩來共同認定的空軍司令不二人選
- [ 04-06]毛新宇一家回韶山祭祖掃墓 觀看毛澤東主題演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