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現在來說靈活性。靈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體地實現主動性于作戰中的東西,就是靈活地使用兵力。靈活地使用兵力這件事,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戰爭的事業,除了組織和教育軍隊,組織和教育人民等項之外,就是使用軍隊于戰斗,而一切都是為了戰斗的勝利。組織軍隊等等固然困難,但使用軍隊則更加困難,特別是在以弱敵強的情況之中。做這件事需要極大的主觀能力,需要克服戰爭特性中的紛亂、黑暗和不確實性,而從其中找出條理、光明和確實性來,方能實現指揮上的靈活性。 (八六)抗日戰爭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執行這個方針,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進和合擊、攻擊和防御、突擊和鉗制、包圍和迂回、前進和后退種種的戰術或方法。懂得這些戰術是容易的,靈活地使用和變換這些戰術,就不容易了。這里有時機、地點、部隊三個關節。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隊之情況,都將不能取勝。例如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這就是時機問題。突擊點選在左翼,恰當敵之弱點,容易取勝;選在右翼,碰在敵人的釘子上,不能奏效。這就是地點問題。以我之某一部隊執行某種任務,容易取勝;以另一部隊執行同樣任務,難于收效。這就是部隊情況問題。不但使用戰術,還須變換戰術。攻擊變為防御,防御變為攻擊,前進變為后退,后退變為前進,鉗制隊變為突擊隊,突擊隊變為鉗制隊,以及包圍迂回等等之互相變換,依據敵我部隊、敵我地形的情況,及時地恰當地給以變換,是靈活性的指揮之重要任務。戰斗指揮如此,戰役和戰略指揮也是如此。 (八七)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37),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靈活不是妄動,妄動是應該拒絕的。靈活,是聰明的指揮員,基于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采取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即是所謂“運用之妙”。基于這種運用之妙,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能較多地取得勝利,就能轉變敵我優劣形勢,就能實現我對于敵的主動權,就能壓倒敵人而擊破之,而最后勝利就屬于我們了。 (八八)現在來說計劃性。由于戰爭所特有的不確實性,實現計劃性于戰爭,較之實現計劃性于別的事業,是要困難得多的。然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38),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戰爭沒有絕對的確實性,但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我之一方是比較地確實的。敵之一方很不確實,但也有朕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現象可供思索。這就構成了所謂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有了客觀基礎。近代技術(有線電、無線電、飛機、汽車、鐵道、輪船等)的發達,又使戰爭的計劃性增大了可能。但由于戰爭只有程度頗低和時間頗暫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很難完全和固定,它隨戰爭的運動(或流動,或推移)而運動,且依戰爭范圍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戰術計劃,例如小兵團和小部隊的攻擊或防御計劃,常須一日數變。戰役計劃,即大兵團的行動計劃,大體能終戰役之局,但在該戰役內,部分的改變是常有的,全部的改變也間或有之。戰略計劃,是基于戰爭雙方總的情況而來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戰略階段內適用,戰爭向著新的階段推移,戰略計劃便須改變。戰術、戰役和戰略計劃之各依其范圍和情況而確定而改變,是戰爭指揮的重要關節,也即是戰爭靈活性的具體的實施,也即是實際的運用之妙。抗日戰爭的各級指揮員,對此應當加以注意。 |
相關閱讀:
- [ 05-20]京劇大師張春秋去世 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盧勝:毛澤東稱其為“盧俊義”
- [ 04-08]劉亞樓:毛澤東周恩來共同認定的空軍司令不二人選
- [ 04-06]毛新宇一家回韶山祭祖掃墓 觀看毛澤東主題演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