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10條三文魚8條被感染” 專家稱確實存在
2015-08-20 21:31:31??來源:中國質量網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芥末醬油無法殺蟲,低溫冷凍更有效 日前,一名網友在論壇發帖稱,買回家的銀鱈魚里發現長約三四厘米的寄生蟲,經專家辨認為異尖線蟲。帖子中稱,國際上一些研究數據顯示,三文魚、鮭魚、鯡魚等海魚感染寄生蟲的比例為80%—85%。也就是說,10條三文魚里,就有8條可能被寄生蟲感染! 帖子一出,論壇立即炸開了鍋。很多寶媽喜歡用營養價值高又無刺的鱈魚給寶寶當輔食,三文魚更是大家的最愛,“到底還能不能安心吃海魚了”?日前,記者帶著事先準備好的鱈魚、三文魚樣本,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實驗室一探究竟。 實驗樣本未能檢出寄生蟲 7月13日,記者帶著早已準備好的兩份海魚樣本,走進武漢市肺科醫院、市結核病防治所實驗室。其中,鱈魚從解放大道“山姆會員店”買來,三文魚從天貓商城“肴易食旗艦店”買來,送檢前兩份樣本在冰箱凍存一周。 檢驗科副主任技師任易先檢查了記者帶來的海魚樣本,未發現肉眼可見的寄生蟲。接著,他用鑷子取鱈魚、三文魚各黃豆大一塊,搗碎后分別制成載玻片,在800倍顯微鏡下觀察,也沒有發現寄生蟲或蟲卵的蹤跡。 在任主任的指導下,記者使用顯微鏡觀察,只看到像地圖一樣的魚肉肌理和許多晶瑩透亮的圓泡泡。他介紹,這些圓泡泡就是魚肉中的水分。 任易介紹,通過物鏡和目鏡的不同組合,顯微鏡可以達到800倍到4000倍不等的成像效果。其中,高倍鏡用于觀察細菌微生物,低倍鏡用于觀察寄生蟲卵。 隨后,任易使用碘液將樣本染色,以便于拍攝到更清晰的圖像。 海洋魚最容易感染異尖線蟲 “盡管實驗未檢出寄生蟲,但并不意味著它不存在。”任易坦言,單獨一次實驗有其局限性,即使三文魚感染了寄生蟲,用于實驗的這一小塊也不見得能夠檢出來。事實上,盡管海魚比淡水魚安全得多,但仍可能感染寄生蟲,其中最多見的是異尖線蟲。 武漢市中心醫院檢驗科主任盧忠心介紹,異尖線蟲屬于線蟲的一種,人體不能成為異尖線蟲的宿主,因此即便幼蟲侵入,也無法發育為成蟲。但由于幼蟲能在人體消化道長期存活并不斷游走,仍會引起一系列癥狀,輕者僅表現為胃腸不適,重者在進食后數小時劇烈腹痛、惡心嘔吐。 |
相關閱讀:
- [ 02-12]自助只吃三文魚生蠔螃蟹 女子突發腸胃炎
- [ 10-30]挪威三文魚在廈受追捧 多數"國產"商家"渾水摸魚"
- [ 09-04]西式美味:檸香三文魚
- [ 07-31]香煎三文魚
- [ 07-22]西式美味:三文魚壽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