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數據顯示食品 安全總體穩定向好 記者:從發布順序來看,糧油等五大消費品的抽檢合格率高于平均值,但是從百姓的感官來說,并不像數據反映出來的這么安全,請問怎么評價這次發布的樣品合格率。中國食品安全狀況到底怎樣? 滕佳材:國家食安辦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作出了總體評價,總體來看是穩定向好的態勢,一是這幾年沒有發生重大的、系統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二是靠數據說話。發布的數據總的樣品合格率是96.3%,去年的樣品合格率是94.7%。去年是16.68萬,今年是16.8萬。這兩年抽檢的樣本量近30萬,從海量數據來看,做出一個總體的數據評價應該是具有科學性依據的。 對于食品安全的整體形勢,有專家把整體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最近幾年總體的合格率都保持在95%以上。從統計數據來看,印證了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總體形勢是整體向好的。但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問題在某些行業、某些產品上還是比較突出的。比如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上等等,農產品作為很多食品加工的原料,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肯定還會在一定時間內影響我們國家整體的食品安全狀況。但這個問題是歷史上的因素,比如規范化、標準化的養殖還比較少,農民或者種養戶的法律意識在誠信意識上還有待提高,如果要在短時間之內把這些問題解決可能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對于大家一直說的小作坊、小攤販,我們要加大對他們的監管力度,新的《食品安全法》,地方要立法立規,要把小作坊、小攤販納入監管范圍。現在我們如果完全取消也不現實,主要是要規范提升,規定基本條件是保證安全,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有問題要及時處置、嚴肅查處。通過指導規范,從嚴監管,我們整體的食品安全環境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總體上來講,微信圈等等傳播各種食品的信息,有一些是客觀的,但也有很多信息是帶有謠言性質,專家經常參加謠言的辟謠會,有的發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幾年以前的,有的也是查處后的,所以很重要的是加強食品安全的交流,加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光靠專家進行科學知識的宣傳不行,更需要媒體的宣傳,把食品安全的知識普及下去,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理解認識會更客觀、更理性,也會消除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恐慌。 |
相關閱讀:
- [ 09-06]莆田北岸食藥監局引導“明廚亮灶”工程 遠程監控校園食品加工
- [ 09-04]廈門市民質量滿意度報告發布 食品醫療滿意度低于80分
- [ 09-02]程強:用鉆石標準做食品!
- [ 09-02]福州金譽食品有限公司
- [ 09-02]全省“大排查大整治”食品藥品隱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