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預防紫外線傷害?
2015-12-21 09:05:09??來源:安全生產網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過量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可導致包括皮膚癌在內的若干健康問題,導致每年多達6萬人死亡。夏日炎炎,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免不了要走出大門,烈日當頭自然免不了被曬得渾身不舒服。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暴露在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以及一些應用于工業、商業和人造的紫外線來源的輻射之下。注意了,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小看它。 專業人員讓你認識紫外線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氣象數值預報研究中心沈元芳研究員向記者介紹:紫外線(UV)指波長在可見光紫外端到X射線之間的電磁輻射,波長在100—400納米(nm)之間。它透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真正到達地面的大部分是紫外線A(UVA)以及小部分的紫外線B(UVB),何謂紫外線A與紫外線B呢?它是根據波長來分的:波長在315—400nm之間的稱之為UVA、波長在280—315nm之間的稱之為紫外線B(UVB)、波長在100—280nm之間的稱之為UVC。當太陽光穿過大氣層,幾乎所有的UVC和約90%的UVB都被臭氧、水蒸氣、氧氣以及二氧化碳所吸收。因此,紫外線對人類的主要危害來自UV-A和小部分UV-B的綜合作用。沈元芳研究員認為,雖然只有10%的UV-B透過大氣層到達地表,但是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可以引起皮膚癌、白內障以及免疫系統功能的降低。 據沈研究員介紹,紫外線輻射水平受太陽高度、緯度、云量、海拔高度、臭氧、地面植被狀況等一些因素的影響。但就大體而言,我國紫外線輻射的分布,西部高,東部低;高原高,平原低,在北緯30度附近的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同時也隨著季節、緯度變化,表現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低緯度高,高緯度低;但東部地區的緯度差別較小。 紫外線的危害不容忽視 世衛組織最近已評估可歸因于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全球疾病負擔。 世衛組織已確定明確由紫外線輻射暴露引起的不良健康結果,包括灼傷、皮質性白內障以及皮膚惡性黑素瘤、皮膚鱗狀細胞癌、皮膚基底細胞癌等9個。據悉,過度暴露于紫外線輻射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最顯著的是皮膚癌和眼睛白內障。皮膚癌在總疾病負擔中,50%—70%可歸因于紫外線輻射暴露。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個世界范圍患皮膚癌發生率的顯著的增長已經受到關注。這與個人在太陽中暴曬時間的長短、習慣(包括職業)、紫外線成分、使用的防曬工具以及社會上存在認同古銅色皮膚令人滿意和健康的觀點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加強人們過量的紫外線導致對人體危害的意識以及鼓勵人們改變那些有可能導致患皮膚癌等疾病的不良生活習慣,勢在必行。 學會看紫外線指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電視臺、氣象臺、報紙等發布的一些紫外線指數(U鄄VI)。紫外線指數是一個衡量某地中午前后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皮膚可能損害程度的指數。它是紫外線強弱的預報。出門之前,我們如何根據發布的紫外線指數判斷天氣呢?據介紹,根據《世界健康組織》、《世界氣象學組織》、《聯合國環境組織》等2002年新制定的紫外線指數標準,紫外線強度劃分為弱、中等、強、很強和極強5個等級。紫外線指數在2以下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安全地呆在戶外;指數在3至6之間(包括3和6),人們外出時就該采取些保護措施,如中午時分盡量找遮蔭處;指數在8至11甚至11以上,如果您還在戶外,請趕緊找個蔽蔭處躲起來,防曬服、防曬霜、遮陽帽和太陽鏡,一樣都不能少。 如何科學預防紫外線 適當的紫外線輻射暴露對人體產生有益的作用,主要在產生維生素D方面。充足的維生素D可預防形成骨骼疾病,例如佝僂病、骨軟化和骨質疏松。沈研究員向記者介紹,我們應該科學地預防紫外線:不要過長時間地暴露在陽光底下,尤其是在紫外線輻射的最強烈的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間(晴天);盡量呆在室內。在室內工作的人平均一年受到的輻射量是室外工作的人的10%至20%;利用建筑的陰影以及穿防護、使用防曬霜等能夠減弱50%的輻射量。 相關鏈接:關于紫外線的六個誤區 1 多云的天氣就不會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危害嗎? 據介紹,高達80%的太陽紫外線輻射能夠滲透薄云,大氣中的薄霧甚至能增加紫外線輻射的強度。 2 在水里就不會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危害嗎?水只能提供一點極低的保護層。水面的反射還能增加紫外線輻射。 3 冬天的紫外線不嚴重嗎? 冬季的那幾個月,紫外線輻射通常比較弱。但是冬季雪天雪的反射會增加雙倍的輻射,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在早春也要注意,溫度比較低但是太陽紫外線輻射卻是意想不到的強烈。 4 有了防曬霜保護就不怕了? 擦防曬霜只能在必不可免要暴曬的時候起一點保護作用,但是并不能延長暴曬的時間。 5 經常做日光浴就不怕紫外線傷害了嗎? 錯了,要知道紫外線輻射也是一天一天積累起來的。 6 身上不感覺到陽光的熱度就不怕紫外線輻射了嗎? 紫外線輻射引起的曬傷是不能被立刻感覺到的,所以不要以為不感覺到熱度就沒事了。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