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客親歷日本地震 絕境中自救
2016-04-19 09:08:51??來源:新聞晨報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日本熊本連續發生強震,給當地造成巨大破壞。在地震發生時,一個由20名中國游客組成的旅游團恰巧在熊本阿蘇山區的一個溫泉旅館,在經歷了一個不眠之夜和一個白天的苦熬等候之后,他們最終被直升機解救脫困。 晨報記者采訪到該旅游團中的上海游客葉女士,她講述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天一夜脫困經歷。 “地獄溫泉”夜遇強地震 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這個20人的旅游團是由熟人自發組的團,由中國青年旅行社承接,整個行程是7日北九州深度游。13日當天在日本福岡機場集合,14日當天晚上他們在大分縣住宿。 15日,旅游團一行乘坐大巴前往熊本縣南阿蘇村,體驗當地最具特色的溫泉,并下榻清風莊。就在當晚睡夢中,地震來了。 “半夜驚醒,先感覺人被甩了一下,然后突然持續波動,我雙手死死抓住榻榻米床墊,以穩定自己的身體。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地震了,還是大震?!比~女士告訴記者,當時人被劇烈震動持續了很長時間,象過山車那樣無法自控。她住在二樓,睡前還仔細檢查過兩層樓房,都是木結構,就算塌下來也壓不死人。直到停止抖動,葉女士趕緊找到眼鏡戴上,推開移門,一看外面的房門都倒塌了,過了一會,隔壁的團員過來移開了堵路的房門。隨后酒店的一個服務員打著手電上來,才帶來了一絲光明。這時候,上下左右的團員們都出聲音了,大家借應急手電筒燈光,匆忙穿上衣服走下樓去。到了外面,聽到不遠處山上傳來落石聲音。 酒店工作人員將團員們都帶到大巴車上休息,當時是一點半左右。借著大巴車的燈光,葉女士看到團員們的狀態都很糟糕,有人抱著枕頭,有人穿著單衣。大家都明白地震了,但是其他情況一無所知。打開車上廣播,也都是完全聽不懂的日語,酒店工作人員也語言不通。除了大巴燈光,外面漆黑一片,車外不斷傳來“隆隆”的聲音,間或還有余震發生,車身隨之震動。所有人坐在車里,緊張、迷惑、不安,唯一的辦法是等到天亮,一夜未眠。 確定三個自救方案 終于熬到天亮,大家分頭回房間拿回護照等重要物品。葉女士回到房間發現,里面已經一片狼藉:房間燈掉落地上,桌椅東倒西歪,東西散落一地,門窗玻璃也都破碎了。其他房間也都一樣?!捌鋵嵁敃r回房間拿東西很危險,要是再震一下,大家都埋在里面了,事后想想還很后怕?!币驗榫频杲ㄔ谏缴?,地震導致公路震毀堵塞,外出的橋梁也斷了,甚至連停車場的水泥地面都開裂了,車子開出去已經沒有了可能。有團員還嘗試走路去查看公路的破壞情況,發現不遠處的一處山頭都被削掉了,地面根本沒有了出路。 唯一的希望是空中救援。與中國駐福岡領事館聯系上,領事館表示會與當地警方聯系,派直升機前往營救。這個消息讓大家大為興奮,然而,不久后,又接到消息稱直升機資源有限,要優先救助傷員,要他們在酒店耐心等待。 此時,全體團員面臨的是交通斷絕,救援不明。他們決定展開自救?!叭绻裉熘鄙龣C不來的話,我們要再次在這里過夜,會遇到啥危險?”葉女士告訴記者,經過討論,他們成立了三人應急小組。領隊任組長,她通過在日本工作的女兒,聯系中青旅,通報受困情況,中青旅再和中國駐福岡領事館聯系。并建立了一個救援群,只使用領隊一個人手機與外界聯絡,其他成員基本關機以節約用電。 經過全體討論,團員們形成了三個自救方案。第一是呆在大巴車里面不動。但考慮到地震之后暴雨引發山體滑坡的可能性,必須要找一個躲避山體滑坡的安全點。第二個方案是考察山下有沒有一個相對安全的民居、學?;蛘唧w育場之類的當做避難點。第三個方案是全體成員翻山越嶺,順著山路走到安全地帶。 冰點之后的光明 在自救的同時,另外一條救援線仍在積極運轉。在與外界聯絡過程中,一名團員通過公開信息,打通了中國外交部的熱線電話,把受困危機情況告知外交部,希望外交部出面解決問題。同時,后方也在積極與中國駐福岡領事館、中青旅積極溝通,發動當地力量解決問題。在三方努力下,在團員們的苦苦等候中,當地時間下午2點多,一組身穿迷彩服的日本國民自衛隊員的身影在山下出現,轉機出現?!暗鹊綘I救隊伍上山后,經過溝通,這組隊員將守護我們下山,或者協助我們等直升機來營救。我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葉女士告訴記者。 下午3點鐘左右,救援直升機終于出現?!爸鄙龣C出現的那一刻,大家都禁不住歡呼起來?!比~女士告訴記者,直升機將團員送到了相對安全的南阿蘇白川。下飛機后,中青旅安排了車子接團員,他們找了個人少的避難所休息,晚上狂風大雨,團員們有的睡在避難所空地上,有的睡在大巴里。 天亮后,葉女士一行早上6點出發,從白川開往福岡?!拔覀兊礁笙瘸燥堎I換洗衣服,再進房間洗澡刷牙。大家猶如重生?!睂τ诮酉聛淼陌才?,葉女士給出了一個大多數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所有團員將繼續按日程參觀旅行。葉女士表示:“我們大難不死,為何不繼續我們的行程?”對于在各方幫助下成功脫困,葉女士最想表達的就是感謝:“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朋友!” (李曉明)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