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多措并舉確保流動黨員學習教育“不掉隊”
2016-06-06 19:43: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過程中,浙江省永嘉縣以開展黨員組織關系大排查為契機,不斷強化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管理,采取多渠道聯絡強化服務、“黨建 ”思維和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等有力措施,積極引導流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開展“兩學一做”,有效解決了流動黨員學習教育難問題。 一、多渠道聯絡發動,讓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一是精細排查。22個鄉鎮(街道)以區域為單位,在掌握原有流動黨員檔案資料的基礎上全面排查,通過行業走訪、企業發動、社區登記,以及寄發信件、電話溝通等方式,對流動黨員進行全面細致調查摸底,摸清流動黨員數量、聯系方式、職業分類、流向單位及地域分布、所在黨組織等情況,并對流動黨員逐一建立臺帳,做到知去向、知現狀。二是積極發動。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通過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發布《至全縣外出流動黨員的一封信》,引導在外流動黨員積極參加所在地黨組織、黨支部組織的各項學習教育活動,并向每位流動黨員多角度深層次宣傳“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相關精神和進展情況,提高他們參與學習教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三是搭建平臺。以漫畫、圖表等形式,及時編印學習卡片和折頁,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要內容、工作措施等學習內容形象化,及時提供有效方便參與者學習。如橋頭鎮黃堡村等黨支部要求在外黨員加入微信群,通過上傳學習資料,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方式開展學習、討論等工作。 二、利用“黨建 ”思維,讓流動黨員“學習不掉隊”。一是建立e支部“網上促學”。積極開展網上互動交流,利用QQ群、微信群、遠教平臺等新技術新媒體,安排專人向流動黨員傳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程。如奧康集團黨委通過晚上在奧康先鋒黨員微信群簽到,積極引導在外支部的黨員參與公司組織的“兩學一做”百日修行活動,進行在線交流,互動學習,有效解決流動黨員在工作和學習時間上的沖突。二是依托異地商會“結對幫學”。依托全國各地的永嘉商會黨組織托管流動黨員,流動黨員只需憑借相關證明材料就可以參與所在地永嘉商會黨組織的學習教育。如北京永嘉商會黨總支特地單獨建立兩個流動黨員黨支部,組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宣講隊深入支部開展“兩學一做”宣講,切實加強永嘉在京津等地的130多名流動黨員的管理和教育。目前,該縣依托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的7個永嘉商會黨組織,讓700多名流動黨員順利參加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占流動黨員總人數的1/3左右。三是搭建學習支部“集中補學”。針對沒有商會等“兩新”黨組織依托,而流動黨員又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學習支部,借助網絡平臺,實現黨員流動與學習教育的及時有效對接。如甌北和上塘兩個流動黨員較集中的城鎮,將其就近臨時編入學習支部,借助黨群服務中心和社區學校的場地每月開設黨課,安排黨課教育內容,通過流動黨員QQ群、手機短信群發定期向流動黨員轉發學習資料、重要通知等事項,督促學習教育,真正讓黨員流動到哪里,學習教育到哪里,做到流動不流失。 三、健全監督管理機制,讓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一是明確責任。嚴格按照流入地為主的原則,把流動黨員編入所在地黨支部,就近學習,嚴格考評,工作開展與普通黨員一視同仁,讓其正常參與“三會一課”,享受黨員的權力,履行黨員的義務,讓流動黨員感受到黨員之家的溫暖。二是嚴明紀律。通過多種形式確認每名流動黨員的到會參學情況,并把到會率作為“黨員評星定級”“先鋒指數考評”的重要依據,對不參加組織生活的流動黨員,按照有關規定采取限期整改、勸離等方式,保證會議的到會率和黨員的知曉率,提升在外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三是投身建設。堅持“學”和“做”有機結合,以學習教育集聚發展正能量,在加強學習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的同時,通過為外出流動黨員定幫扶任務、吸納外出創業能人黨員回鄉任職、提供返鄉創業政策支持等形式,引導外出流動黨員成功人士在外帶著群眾創、返鄉帶著群眾干,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充分發揮流動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
相關閱讀:
- [ 06-06]屏南縣衛計局召開“兩學一做”專題教育第一專題學習研討會
- [ 06-06]縣民政局: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 [ 06-06]堅定理想信念 增強“四種意識”? 區委常委召開“兩學一做”第一專題學習會
- [ 06-06]蕉城區婦聯開展“踐行‘兩學一做’,關愛兒童成長”慰問活動
- [ 06-06]莆田市紀委中心組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一專題學習討論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