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正能量更加巨大,互聯網開始進入 “新常態”。“新常態”貴在“新”、重在“常”,認識和維護這種“新常態”,適應和引領這種“新常態”,毋庸置疑,人人都來爭做“好網民”,是還網絡于朗朗晴空、鞏固和發展“新常態”的最重要基礎、最可靠力量。 好網民應該有民族情懷,是我們國家的衷心擁愛者。偌大一個中國,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有問題可以說是正常的,沒有問題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又有誰敢說發達國家沒有問題呢?應當肯定,在我國的互聯網上,網民愛國的聲音一直占據著主流。但我們也不時看到,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片面放大社會發展過程中難免的矛盾和不足來丑化中國、唱衰中國。偏偏不看中國取得的長足進步。 如果有人在網上說句公道話,或者還膽敢與之理論,馬上就以“五毛”的帽子相扣,甚至發動朋黨群起而攻之。當然,我們不是說要回避矛盾和問題,關鍵是要有客觀性。做一個中國好網民,就是要勇于傳遞更多的“正能量”,不斷發出更多的“好聲音”,爭做“不辜負這個時代”的人。 好網民應該有責任擔當,是主流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當前,中國的網民已經超過6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有著濃厚的參與熱情,是網絡輿論活躍的主體,但有的受學識、閱歷、條件和信息不對稱等所限,難免激情有余、理性不足,作判斷易憑個人好惡和直觀感受,網絡輿論往往存在標簽化、情緒化。 相反,我們的一些黨政干部和科學、理論、文化工作者等,或這或那在網上不敢實名,常常是“潛水”當看客,以致網絡時有“發聲者不理性,理性者不發聲”的極端現象。我們需要年輕網民“鐵肩擔道義”,在網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要鼓勵廣大黨政干部和學有所長的專家學者勇于承擔信息的糾偏和“解碼”功能,不做網上“沉默的大多數”。做一個中國好網民,就是不僅要敢做“五毛黨”、多做“點贊黨”,還要樂做“自干五”,匯聚起互聯網正面發聲、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強大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