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井甘露育萬代,長征精神傳千秋
2016-09-12 09:19:3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陳培源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9月12日訊(本網記者 袁圓 大學生記者 闕恩伶 張雪)“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這是1950年瑞金人民為迎接中央南方革命老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在井旁立的一塊木牌上的題詞。許多年過去,木牌早已隨風雨侵襲而老化腐爛,在今天,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塊石碑屹立在古井旁。 ?9月11日,“青年新聞人重走長征路”大型聯合采訪活動龍巖-三明兩線記者團分別結束各自的考察行程,在江西瑞金會師,一同前往參觀中國最著名的水井“紅井”。 ?走進紅井革命舊址群,只見一行紅色的標語樹立在向日葵田里——“弘揚老區精神,時刻不忘毛主席”。“紅井”旁圍滿了記者團成員,大家便紛紛拿起水瓢,品嘗起了傳說中“清又清”、“甜又甜”的紅井水。在這細雨紛紛的秋日里,井水帶著一股涼冽氣息,井水摻和著雨水,微微的甘甜不禁沁人心脾。 ?1931年,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駐扎在此。為了解決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毛主席親自帶領紅軍為沙洲壩人民挖了一口水井。從此,沙洲壩的鄉親們喝上了井水,結束了祖祖輩輩挑塘水喝的歷史。因為井是毛主席親自帶領紅軍挖的,所以鄉親們給這口井起了個名字叫“紅井”。 ?毛主席的一口井,讓無數人縱使在戰爭歲月里飲泣吞聲、飲水棲衡也能有心扉得以滋潤的無窮力量;讓無數人盡管在國民黨反動派威逼之下也愿在夜深人靜之時,悄悄來到村頭,默默圍坐在井邊;讓無數人摸著倒塌的井垣,心里念著毛主席,念著紅軍,一次次再把這口井挖開......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正是這樣的精神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能夠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在長征的起點,一口“紅井”,一捧“清水”,讓記者團又一次看見了精誠團結、成城斷金的中華兒女,又一次感受到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撓的中國魂!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