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京津冀將成“十三五”地熱發展主陣地
2016-11-17 15:58:1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11月17日,“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中國地熱國際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國家地熱能中心指導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王志剛在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地區將加快發展地熱產業,地熱供暖/制冷面積將達到4.4億平方米,這將助力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開發迎來大發展,對該地區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熱熱量折合標準煤3.43億噸,相當于京津冀地區2014年燃煤消耗總量的94%,完全可以支撐起該地區對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目前,該地區已有48個地熱田,其中北京市10個地熱田,總面積2760平方公里,折合標煤34億噸;天津8個地熱田,面積6380平方公里,折合標煤307億噸;河北省30個地熱田,面積約19165平方公里,折合標煤1050億噸。這些地熱田在平面上連片分布,為實現地熱資源產業化、規模化開發奠定了基礎。 王志剛介紹說,京津冀地區地熱資源經過40余年開發利用,已逐步實現從供暖向梯級利用、現代高效農業、多能源集成等產業方向發展的態勢。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形成年利用地熱供暖/制冷面積1.3億平方米,實現年替代標煤3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80萬噸。同時培育了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等一批有實力的地熱勘察開發利用企業,形成了較完備的地熱勘察開發利用技術體系,這將加快發展地熱產業發展進程。預計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將實現地熱供暖/制冷面積4.4億平方米,可實現年替代標煤12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60萬噸。其中北京地區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6500萬平方米,天津地區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6500萬平方米,河北省地區,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1.8億平方米。 王志剛表示,京津冀地熱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在該地區大力發展地熱產業,不僅對京津冀地區的調整能源利用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京津冀地區構建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大舉措。 中國石化經過7年建設,在河北雄縣實現地熱供暖能力達450萬平方米,城區基本實現地熱集中供熱全覆蓋,建成我國第一個“無煙城”,并在技術方面構建了自主研發的技術體系,形成了技術可復制、經驗可推廣的“雄縣模式”。目前已滾動發展至容城、博野、辛集等15個市(縣)區,在河北省實現供暖面積達1500萬平方米。 近年來,中國石化積極實踐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把發展地熱產業提升到戰略層面來規劃和推進,形成了多井集輸、梯級換熱、綜合利用、尾水凈化和采灌結合等地熱資源開發應用技術體系,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熱供暖CDM方法學,實現了地熱產業的快速發展,供熱面積占全國常規地熱供暖的40%,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常規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企業。 目前,中國石化地熱產業已遍布全國16個省市區,地熱供暖能力達4000萬平方米,年可替代標煤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地熱開發將打造“20座無煙城”,實現新增供暖、制冷面積1億平方米,同時,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萬千瓦。 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達到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數據顯示,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地熱等非化石能源利用每提高1個百分比,相當于替代標煤37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00萬噸、二氧化硫約90萬噸,氮氧化物約26萬噸,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