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福建各級各部門迅速傳達學習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大家一致認為,大會提出的“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振聾發聵,這是今后五年福建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必須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共識和行動。
省委書記尤權同志在大會上所作的《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報告,勾畫出了福建未來五年各項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是福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指引和行動指南,作為福建黨員干部要堅定不移地緊跟省委“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這個中心任務,以看齊意識,大局意識,把深化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性,落實到行動上,靠實干擔當的精神,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加快建設新福建,推動發展動力轉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實現“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提供強大支撐。
近年來,福建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國各省第二位,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95%,繼續位居全國首位,信息化綜合指數居全國第六位,民生福祉顯著改善。每年全省財政涉及民生支出都占公共財政支出7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5%、10.9%。
那么,未來五年,福建如何在新一輪的開放發展格局中面臨怎樣的優勢?如何把握好加快福建各項事業發展的難得機遇,福建如何適應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與復雜環境,值得我們思考。
“誰來建設福建”、“建設什么樣的福建”、“怎樣建設福建”等一系列問題,成為福建決策者心中最關鍵的詞匯。福建在“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這個新征程中,如何增強自身實力,在更大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升全球配置力、輻射力、影響力和競爭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更是解決當前福建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筆者認為,要辯證、客觀地看待這些困難和挑戰,既要看到希望和機遇,又要堅定信心,保持高度自信。應當說,省委提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這個中心任務,清晰地標定了未來福建發展“坐標系”,全面勾勒了福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以此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這是福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完成的重大戰略任務和最大機遇,不容有失。
突出新發展理念。要把握好福建批準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有利機遇,發揮福建正成為 “一帶一路”的戰略節點、連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珠閩經濟板塊的重要紐帶以及連接東南華東、溝通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走廊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前沿陣地和戰略依托。適應經濟新常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通過整合資源、引進技術、聯合攻關等,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才型產業,抓好新一輪技術改造、大型骨干企業培育。順應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大勢,培育和發展一批電子商務企業,強化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合,提高經濟社會活力,加大服務消費供給力度,推動發展型、現代型和服務型消費方式,圍繞產業鏈配套、供應鏈銜接、價值鏈增值,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工程承包,穩中有進,充分發揮福建的區位優勢,提升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補齊發展短板。要落實好以民生為本的發展思想,既要快刀斬亂馬,又要摸著石頭過河,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積累經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深化改革攻堅,又要擴大有效需求,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進一步加快新產業、新主體、新產品、新動力的孕育,解決好福建發展中存在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能力等諸多難題。優化第一產業、做強第二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注重科技創新,互動發展,融合發展。補齊經濟社會短板,重視抓好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事業保障等。
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條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各項經濟工作取得突破,既要深化改革攻堅,又要擴大有效需求,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著力建設生態文明,打好脫貧攻堅戰,為經濟發展釋放出改革紅利。比如進一步精簡或簡化政府的審批權限,改革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和社保體制改革、放開壟斷部門,推進國企混合改革。與此同時,借助市場和行政雙重力量,加快企業優勝劣汰,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相信通過釋放紅利,定能有效促進福建的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毫無疑問,不忘初心,增強自信,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實現“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需要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同心協力,需要實干擔當的精氣神,凝聚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就能在八閩大地奏響“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 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