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志愿者赴海外支教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溫暖
圖為2016年8月2日,在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長青造夢小學,“造夢”公益組織志愿者陳舒捷(右一)在給孩子們上課。新華社記者李百順攝 世界志愿者隊伍中,中國志愿者越來越多,他們或是來自中國國內的自發組織,或是當地中國留學生、華僑的積極參與,或是重大突發事件中的專業援助。在那些需要救助的時刻,中國志愿者不遺余力,傳遞著中國人的溫情,講述著中國故事。 到泰國華人學校支教 直到今天,孟祥夫依然常常想起在泰國大谷地支教的日子。那時他是清華大學的學生。 2014年,一個跟往常一樣的暑假,孟祥夫和他的7名同學在北京健康長城公益基金會資助下,從北京來到泰國大谷地華人學校——教聯高級中學支教。大谷地是泰北最大的華人村,聚居著2萬多華人。在這里,孩子們要說漢語、寫漢字。白天學習泰文,晚上到華文學校學習中文,成了孩子們接受教育的常態。教聯高級中學建于2011年,是最早和中國教育體制接軌的華校,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三年級的課程,使用中國教材。 支教團一行支教期間,協助學校建起了計算機教室,增設了中國民俗、傳統戲劇、國畫、民樂和地理等特色課堂。 具有藝術特長的許珂開設了《中國音樂入門》興趣課,不僅為學生普及樂器、樂譜等基本樂理常識,帶領學生賞析中國民間音樂,還把富有中國特色的秧歌帶到了大谷地。 馬來西亞籍留學生林偉翔根據自己的求學經歷,為高年級學生講授“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申請中國一流大學的方法”。高三學生魯永強通過課程明確了到中國讀大學的目標,“希望能夠在中國學到更多的東西,交更多的朋友,成為中泰友好交流與合作的使者。”這個喜歡跳舞的男孩兒對中國充滿了向往。 村里來了中國志愿者 吳浩然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三年級的中國留學生。去年冬天,他去波蘭義務支教。 支教的地方是在一個村子里,中國人極少。不少第一次見到吳浩然的人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你是我一生中見到的第一個中國人。這讓吳浩然有些小自豪。 在波蘭,吳浩然給他們講中國的農村,講漢字。村里的學生覺得寫漢字跟畫畫一樣,是件極有意思的事情。他們一下課就會拿一堆本子來讓吳浩然寫字,通常是幫他們寫他們全家人的名字。變魔術、跳“小蘋果”舞蹈、教唱民謠,吳浩然都嘗試過。波蘭餃子和中國餃子有差異,吳浩然就從這些生活的日常入手,給他們講中國的民俗。 因為寄宿在當地家庭,吳浩然跟村民有了比較多的交流。他寄宿的是一個五口之家,男主人大叔是個中國迷,收藏了不少跟中國有關的東西,比如毛筆、鋼筆、雙節棍、古錢幣,還有各種中波文字典,有些從網上買來,有些托去中國的朋友帶回來。每天晚上,大叔都要跟吳浩然聊很久,問中國現在的情況。吳浩然也會放一些反映當下中國現實的視頻給大叔看。興致高的時候,大叔還會表演雙節棍。 危難時刻提供專業救援 在國際重大災難中,中國專業救援者的面孔也越來越多地閃現。2015年,尼泊爾發生了強震,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藍天救援隊第一時間趕往災區開展救援。在救援過程中,考慮到加德滿都的建筑物受損嚴重,救援隊在40人的隊伍中安排了建筑結構方面的專家。由于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博卡拉的登山營地被困人員較多,救援需要直升機,救援隊專門安排了4名有直升機運行資質的隊員。強震對當地道路的破壞很嚴重,救援隊專門挑選了兩名擅長開越野車的隊員。在設備配置上,救援隊攜帶了生命探測儀、建筑破拆器、液壓千斤頂、高山救助服等有針對性的儀器和設備。 據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民間志愿者接受專業救災訓練。藍天救援隊曾派兩個小組分赴日本靜岡和名古屋,接受當地消防救災機構16天的專業訓練,學習地震救援、高山救助、狹窄空間援救和急流救援所需的技能。 |
相關閱讀:
- [ 01-07]第一醫院召開2016年度優秀志愿者表彰座談會
- [ 01-07]地鐵志愿者:榕城又一道風景線
- [ 01-06]莆田學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務,咱們大學生有力量
- [ 01-05]義工志愿者看望慰問空巢孤寡老人 冬日送溫暖
- [ 01-05]榕臺青少年相約做綠色文明小志愿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