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紅蘋果” 傳遞新希望 林敏明,福建省司法警察訓練總隊學員隊隊長,也是福建省教育援助協會(又名“紅蘋果公益”)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在林敏明擔任“紅蘋果公益”CEO兩年多時間,協會每年幫扶人數與籌款額成倍增長,用跨界融合撬動司法系統、教育系統、黨團組織共同構建獨特的司法社會工作幫扶救助體系。協會先后獲得福建省直機關“最佳支援服務項目”、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福建省青春扶貧“一等獎”、福建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標兵等榮譽。他個人也獲得中國公益研究院EMP、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IDEAS、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ELP等多個公益學習項目獎學金。 一份心愿:讓孩子們擁有紅潤臉龐 創辦福建省教育援助協會,并不是林敏明第一次接觸公益事業。早在2009年,他就定期參加鄉村貧困兒童的教育志愿者工作。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人關心著鄉村貧困兒童,但服刑人員貧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這個特殊群體,卻鮮有人關心。”林敏明向記者談起他創辦“紅蘋果公益”的初衷。 每每看到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而臉色蒼白,林敏明總是很心疼。“取名‘紅蘋果公益’,是因為我希望這群孩子能有張像紅蘋果一樣充滿生氣、紅潤健康的臉龐。” 因為缺少資金和人員,“紅蘋果公益”創辦之初舉步維艱。入戶走訪,統計名單,爭取資金……繁雜的事務統統落在林敏明一人手中,壓得他險些喘不過氣。“直到2015年,我們這才有了一個專職人員,幫我分擔事務。”林敏明談到公益事業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展開了舒心的笑顏,“我們手上幫扶著1500名孩子,還有2000名孩子已經統計在名單中等待幫扶。到目前,總算有5個專職人員來協助‘紅蘋果公益’平臺的運轉。” 一番苦心:用公益平臺傳遞正能量 林敏明的苦心沒有枉費,多年來,他整合監獄、司法、民政、教育、社會組織等資源,創立以監獄系統為核心的“五位一體”教育援助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好評。 被公益的魅力吸引來的志愿者們,與林敏明一起,讓“紅蘋果公益”的腳步踏入社會多個領域。他們開發禁毒公益宣傳進校園系列課程,讓孩子們遠離毒品;在女子、榕城等10家監獄開展“穿墻引線”親情拓展見面會,為省內外145個服刑人員困難家庭提供了親情交流的良好平臺;協調公安、教育、民政等單位為服刑人員困難家庭子女落戶、就學、爭取困難補助等44人,收到孩子、家長、服刑人員的感謝信達300多封……2015年以來,“紅蘋果公益”先后捐贈愛心款達1185446.19元。 “我最開心的是,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影響著身邊的人,傳遞了正能量。”林敏明談及公益平臺的影響力,興奮不已,“一個接受了我們兩年幫扶的服刑人員家屬主動跟我說,下次她也要當自愿者……” 在林敏明看來,服刑人員最牽掛的就是家庭。幫扶家屬的同時,也是把親情作為推動他們重新做人的最大動力。 一路坎坷:公益之路伴隨幾多不理解 采訪中,不論是談起平臺初始的艱難還是付出時間精力的不易,林敏明都未曾落淚。但提到這一路走來伴隨的質疑和不理解,他卻幾度哽咽。 “有人說我為名為利,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不被理解是最讓人難受的。”林敏明眼眶泛紅,尖銳的質疑聲曾如尖刀般扎進他的心間。“雖然忙于公益平臺的事務,但利用的都是業余、午休、休假的時間。我幾乎轉個不停,就在前幾天,我早上飛去北京參加活動,傍晚又飛回來。有時我去農村入戶走訪,也會帶上我的孩子,說是帶他去玩,其實是他在陪我工作啊!” “紅蘋果公益”給成百上千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帶去希望,卻給他帶來了疲憊與艱辛。林敏明給記者說了一件事:“記得有一天半夜,我接到廣州打來的電話,是個陌生服刑人員的妻子,她說自己熬不住了,想自殺。這位家屬并沒有接受過我們的幫扶,只是在一次兒童節收到過我們的小禮盒,她就是在禮盒里找到我的名片的。”后來,這名家屬在林敏明的安慰和勸說下,放棄了輕生的念頭。這事讓林敏明感觸頗多,“她在最無助的時候,想到了我。這種被信任,被依靠的感覺,就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在林敏明心中,有著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與憐憫。也許,正是這心底的善良,讓他不畏艱難地將責任扛上肩頭,毫不退縮地在公益之路上繼續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