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人懷院士與福建大學生共話創新創業創造
2019-04-25 21:06:0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祥楠 我來說兩句 |
![]() 講座現場(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 講座現場(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東南網4月25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昨日,福建科普大講壇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學校長,現任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雙院士”劉人懷做客福州大學、廈門大學和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與大學生面對面分享他多年來在創新路上的感想。 據悉,這場科普中國·福建科普大講壇——《創新路上的感想》專題講座由省科協主辦,省科技館承辦。講座中,劉人懷院士結合自身人生經歷、學科及研究經歷,圍繞力學學科創新、生活實踐創新、管理及制度創新三個方面,用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與師生們近距離暢談了在創新路上的感悟。 劉院士講到“創新核心要素”是取得新的認識或獲得新的成果,是在突破原有認識基礎上的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創新包括新的科學理論、新的發明、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制度等。接下來從自然科學的創新、技術和工程科學的創新、創新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和創新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這四個方面來闡述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并通過達·芬奇、牛頓、愛因斯坦、石器時代到信息時代的發展、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變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進行了生動形象的說明。他強調,工業化的歷程也表明,越是文化、理論創新活躍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產業革命的廣闊舞臺;一旦創新活力喪失,就面臨著競爭出局的危險。 劉人懷院士的演講深入淺出,深深吸引了在場師生。他特別指出,人類歷史無論古今中外,創新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他同時還強調,想要通過創新取得成果,必須具備“責任心、耐心和好奇心”,同時需要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勤奮的品質與善于抓住機遇的能力”。最后劉人懷院士表示,希望在座的青年師生在工作和學習中都能勤于思考,在探索未知世界中自覺運用創新性思維改造客觀世界,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出更多引人注目的成績。 “確實受益匪淺,堅定了我畢業創業的信念?!眮碜詮B門大學的林同學告訴記者,他馬上要畢業了,一直在創業和找工作的念頭中徘徊,這次通過劉院士的一席話,讓他看到了自主創業的前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