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支援:福建“小組團” 援藏“大威力”
2020-06-01 17:19:38? ?來源:福建省發改委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2019年7月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組部精準實施“小組團”援藏工作的要求,福建充分發揮專技人才智力援藏優勢,根據對口支援昌都市的需求,結合具體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采取“短小精?!薄案呶患藿印钡慕M團方式,以問題為導向,找準工作切入點,推行“長期+短期”“黨政+專技”模式,創新成立了多個“小組團”。同時,根據援藏隊員崗位工作分工及專業技術特長,實行掛鉤聯系援藏專項制度,市直援藏干部人才均參與若干“小組團”,分工協作,做好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督促落實等工作,以充分發揮智力援藏、專技援藏的優勢,更好地幫助當地發展。 截至目前,福建援藏隊建立“雙創工作小組團”“藏香豬產業小組團”“手足畸形患兒醫療救治小組團”“智慧昌都建設小組團”“唐卡漆畫文化產業小組團”等各類團組近20個,不斷做出在各自行業領域填補空白的業績,力爭在雪域高原創造更多“福建經驗”“福建模式”。近期,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總領隊楊曉林一行來昌都調研指導,給予福建“小組團”援藏工作充分肯定。2020年4月,《西藏日報》《福建日報》專門刊發專題報道,深度宣傳推介福建“小組團”援藏工作。 “小組團”典型經驗做法 藏香豬產業小組團 昌都藏香豬是在高原環境下經過長期進化和馴養而來的豬種,在昌都本地被譽為“吃山珍、棲山林、喝山泉”的山豬,素有“高原之珍”的美譽,是昌都開發綠色食品、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資源。但受自然條件及區位因素制約,當前昌都藏香豬養殖尚未形成規?;⒖茖W化飼養,存在品牌弱、銷售難、成本高、利潤低等問題。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福建援藏隊牽頭成立全市“藏香豬產業小組團”,一方面,充分發揮福建市場優勢,積極引進福建供銷集團、夏商集團等國企平臺優勢,以銷售倒逼高原農特產品產業鏈優化升級,再以溯源解決品牌信任度促進銷售,形成優質藏香豬肉品進入內地市場的有效閉環。今年春節期間,首批昌都藏香豬冷鮮產品已成功上架福建廈門、福州等沿海城市主流商超,消費者購買意愿強烈,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援藏隊內多位畜牧養殖相關專業博(碩)士人才“催化”作用,探索以藏香豬的保種、擴繁、屠宰、加工、銷售為重點,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物流+市場”的模式,著力解決當前面臨的冷鏈運輸、屠宰加工、檢驗檢疫等困難,打通閩昌兩地產銷對接中存在的障礙,計劃到2020年底全市養殖規模達14萬頭,年出欄達9萬頭,真正將藏香豬產業打造成為保障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堅實載體。 雙創工作小組團 昌都新區現有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等共6個,均處在建設初期,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福建援藏注重與昌都新區的發展相結合,于2019年11月成立“雙創工作小組團”,借此推動當地產業發展,解決大學生、農牧民、退役軍人等就業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小組團”的助推下,昌都新區對發展初期引進企業較為雜亂的雙創載體進行整合,著力推動雙創載體功能定位進一步明晰;制定、規范入駐標準、導師標準、服務標準、孵化標準等,推動雙創載體運營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幫忙建立網上銷售平臺、協調產業扶貧資金、購買相關設備等,推動雙創載體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以創建、申報國家級、自治區級眾創空間為載體,全面提升眾創載體的運營、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打造品牌形象。據統計,在“小組團”的助力下,昌都新區各眾創載體新增入駐創客93人,新增小微企業58家,解決和帶動就業259人。近期“閩昌眾創空間”通過國家級評審,實現昌都市國家級眾創空間零的突破。 唐卡漆畫文化產業小組團 為推動西藏唐卡和福建漆畫相互融合,將福建農民漆畫的藝術精準扶貧模式推廣到昌都,閩昌兩地文化部門組建“唐卡漆畫文化產業小組團”,在對口昌都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實踐中,積極搭建平臺,統籌多種資源,借助福建農民漆畫的藝術精準扶貧模式,邁出了用漆畫藝術表現唐卡藝術探索實踐的第一步,為漆畫唐卡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方面加強閩藏漆畫唐卡技藝培訓,福建省藝術館與昌都市文化局聯合舉辦閩藏漆畫技藝培訓班,選取昌都市10名唐卡藝術傳承人和唐卡畫師為重點培訓對象,經過不懈努力,20幅唐卡漆畫作品在市博物館展出,并在去年先后亮相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非遺展區和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另一方面加強漆畫唐卡作品的產業轉化,依托《福建省文化廳 西藏昌都市人民政府文化發展對口支援工作協議書》,借助福建“藝術扶貧”模式,把唐卡漆畫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走藝術扶貧之路。這種精準扶貧模式,讓農民通過繪畫改變了生活方式,同時也通過作品及其衍生品的市場運作,創造出了更多收入。去年底,央視新聞頻道《收獲的2019·脫貧攻堅看成效》專門深度報道。這是福建省藝術扶貧工程在文化精準扶貧方面的全新實踐,不僅為閩昌藝術合作模式創新打下堅實基礎,也為落實文化精準扶貧拓展了新領域。 手足畸形患兒醫療救治小組團 昌都是我國手足畸形患兒患病較高的區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昌都市婦幼保健院援藏醫生會同福建對口援建縣共同組建“手足畸形患兒醫療救治小組團”,在對全市患兒全面排查的基礎上,以“愛在昌都,杏林送暖”為主題,協調北京、上海、浙江、重慶、福建等地優質醫療資源,計劃2至3年時間內,對昌都市所有的手足畸形患兒免費開展手術治療。僅2019年,就已舉辦兩期大型公益活動,成功救治手足畸形患兒80例,改變了孩子們及其家庭今后的命運。同時,“小組團”還將手術對象作為福建援藏工作隊掛鉤服務聯系對象,加強手術對象后期跟蹤服務,建立對患者定期看望慰問機制,定期走訪,定期聯系,定期扶助,凝聚人心、關注民生,積極推進民族團結融合。針對昌都衛生健康發展的人才短板,著眼為雪域高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醫療團隊,推動昌都與北京厚愛關節健康公益基金會簽訂醫療衛生人才戰略合作協議,策劃制訂北京名師帶徒的工作方案,由昌都市當地推薦優秀的中青年醫生,與國家級名醫結為對子,通過“傳幫帶”方式,培養西藏和昌都醫療衛生骨干人才和學科帶頭人,中國健康報、中國人口報、新華網、中新網、西藏日報、福建日報、東南衛視等給予了重點報道,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肯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