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佳陽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推進“天更藍、山更綠、海更清”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讓綠水青山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近年來,佳陽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推進“天更藍、山更綠、海更清”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讓綠水青山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為守護綠水青山,打造生態家園,佳陽鄉先后實施了9個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所有行政村改水和全鄉377戶改廁工作,集鎮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以及12個村垃圾收集屋投入使用,每年投入220萬元用于“村收集、鄉轉運、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持續改善鄉村環境衛生,同時實施集鎮民族風情立面改造、特色景觀路燈、鳳陽公園、公路沿線綠化亮化等工程,畬鄉風情小鎮品位不斷提升。向海,該鄉則結合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實施漁排戶廁改革,推動“廁所革命”向海上延伸,并委托第三方公司整治海漂垃圾,解決海上“臟亂差”問題,重現碧海藍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立足生態資源及區位優勢,佳陽提出畬鄉振興的“一二三”發展思路,圍繞建設“多彩佳陽·山海畬鄉”目標,著力打造“綠藍紅”三條彩色產業帶,即以福鼎白茶及特色花卉、特色畜禽為主的綠色山地農業帶,以大網箱養殖、海上休閑旅游等為主的藍色海洋產業帶,依托老區紅色底蘊、特色民族風情、牡丹歷史文化、美麗鄉村建設等的紅色畬鄉旅游帶,建點成線擴面,致力走好富有畬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佳陽天湖山茶園 蔡雪玲 攝
咬定目標,砥礪奮進,多彩振興路躍動佳陽山海間——佳陽有佳茗,貢眉出佳陽。該鄉把白茶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精心培育泰美、鼎白、恒春源、本境等龍頭茶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建立公司與茶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惠互利的長效聯結機制,帶動茶農年均增收2萬元。其中,省級龍頭企業盈浩公司投資1.5億元實施的泰美茶村生態旅游項目,盤活后坪底500多畝集體茶園,青磚灰瓦的茶葉基地拔地而起,盡顯風情。借鑒白茶發展經驗,佳陽還大力發展烏稔樹、三紅蜜柚、東魁楊梅、水蜜桃等特色產業,農本、鼎佳吉特禽養殖等企業競相落戶。精彩舞動的綠色山地農業帶,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
向海放歌,佳陽則是福鼎市海上養殖最為集中的海域,2018年以來搶抓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機遇,通過對清退舊漁排“拆清楚”,對升級漁排“改清楚”,對管理房等設施“粉清楚”,對下水大網箱位置“擺清楚”,對海域使用情況“管清楚”,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目前,佳陽已全面完成改造升級,共有大網箱474口、小網箱84口,年產值3億元。同時,積極推進蝦塘灘涂、餌料交易等發展,其中安仁村作為沙埕灣餌料交易中心,年交易額達2億元。藍色海洋漁業帶,正成為該鄉沿海群眾最重要的致富產業。
擦亮生態底色,賦能鄉村振興,多彩產業正在佳陽交織輝映!
(資料來源:閩東日報報道《福鼎佳陽畬鄉:擦亮生態底色 賦能鄉村振興》)
(東南網記者郭曉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