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地處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扶貧任務重,全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三明就占了5個。壓力轉化為動力,動力激發人的創造性。寧化、建寧等縣勇于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三明市及時總結深化基層實踐經驗,在全國率先推出“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采摘游帶熱鄉村游,助力泰寧產業扶貧。 邱燦旺 攝
2013年以來,特別是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以來,三明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按照《福建省三明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要求,針對扶貧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不斷創新“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精準扶貧“五項工程”,開展精準扶貧“三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到戶、精準扶貧到村、精準扶貧到縣等三個層面16項改革創新任務的落實,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6年12月,全國扶貧改革試驗區工作座談會在三明市召開,總結推廣了三明經驗和做法。此外,建立“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資產收益量化折股機制、貧困戶大病醫療保險機制、鄉村扶貧擔?;鸬茸龇?,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已在全省推廣。
2014—2016年,三明共脫貧2.69萬戶7.69萬人,占建檔立卡總貧困人口的72.8%。
創新機制,破解扶貧難
三明市地處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扶貧任務重,全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三明就占了5個。壓力轉化為動力,動力激發人的創造性。寧化、建寧等縣勇于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三明市及時總結深化基層實踐經驗,在全國率先推出“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在貧困對象識別上,采取農戶申請,村民小組、村委會比選,村民小組、村委會、鄉(鎮)審核公示的“一申請、兩比選、三公示”的“三步工作法”,摸清了貧困對象,明確了“扶持誰”的問題。
在致貧原因分類上,采取“四因四缺分類法”(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動力)細化分類,并制定相應的幫扶政策,明確“誰來扶”的問題。
在貧困幫扶措施上,采取“八種幫扶模式”,即結對幫扶型、創業培育型、入股分紅型、資產盤活型、基地托養型、訂單帶動型、資金互助型、造福搬遷型,明確“怎么扶”的問題,做到精準幫扶,精準發力。
“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施行,較好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精準扶貧逐步走出了三明特色。2014年11月12日,全省精準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寧化召開。不久后,三明市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是全國六個之一、福建省唯一一個。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和改革要求,三明不斷探索和深化“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在原有八種幫扶模式基礎上,2015年下半年,進一步創新拓展了“三加三帶”型黨建扶貧、經營主體帶動型產業扶貧、科技特派型科技扶貧、就學保障型教育扶貧、資源合作型旅游扶貧、產銷聯合型電商扶貧、融資擔保型金融扶貧、“三自三助”型保障扶貧等八種幫扶新模式;2016年底,又探索了光伏扶貧、“菜單制”扶貧,更加精準有效地幫扶貧困戶加快脫貧。
建寧均口隆下村采取“扶貧資金量化折股”的形式進行精準扶貧,為貧困戶分紅。陳曉星 攝
構建體系,普惠貧困戶
為了不讓一個貧困人口落下,三明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扶貧、改革、試驗為主題,在完善“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針對貧困戶產業發展貸款難、擔保難問題,著力構建鄉村扶貧信貸擔保體系;針對貧困戶就學難問題,著力構建貧困家庭學生精準資助體系;針對貧困戶因災、因病致貧問題,著力構建保險扶貧防范體系;針對貧困戶缺技術致貧問題,著力構建創業就業支持體系,不斷探索創新統籌解決城鄉貧困機制,積極開展具有方向性、目的性、前瞻性的有益探索,讓這些政策惠及每一戶貧困戶。
三明把沙縣金融改革的做法,引入精準扶貧,總結推廣溪尾鄉在全省率先成立鄉級扶貧擔?;鸷蜕晨h高橋鎮官莊村在全省成立首個村級扶貧擔保基金的做法,成立鄉(村)扶貧擔保基金,為貧困戶提供貸款額度5萬元以下、貸款年限3年以內的無抵押擔保服務。許多貧困戶稱贊這是身邊的“銀行”。
三明現有因病、因殘致貧的農村貧困人口3.56萬人,占全部貧困人口的64.5%。對此,三明將醫改導入扶貧工作,在全國率先將新農合與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叭:弦弧保扇《喾N創新性舉措,大幅減輕群眾看病負擔,有效防止農民因病、因殘致貧。
從2017年5月開始,三明市開展扶貧開發實現“兩個轉變”的探索,實現由主要解決農村貧困向統籌解決城鄉貧困轉變。一方面,創新統籌解決城鄉貧困機制,在梅列區、三元區開展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試點工作;另一方面,提高貧困線標準,實現由重點消除絕對貧困向減緩相對貧困轉變,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并逐步向各縣(市)延伸,力爭到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建寧修竹荷苑是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為當地村民拓寬了致富路。 陳曉星 攝
多元匹配,拓寬致富源
脫貧的關鍵在增收。三明圍繞增加貧困群眾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積極探索推出了多種幫扶模式,打造不同的致富“鑰匙”,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每一個貧困戶都能脫貧。
為此,三明市認真實施好精準扶貧“五項工程”(家門口扶貧就業增收、試點示范、鄉村教育助學、就業技能培訓、鄉村扶貧擔保)和開展精準扶貧“三大行動”(強鎮幫扶貧困鄉、科技特派員幫扶、貧困空殼村村集體增收)。這樣的綜合改革創新做法,目前在全國尚屬領先。
以家門口扶貧就業增收工程為例。農村人口致貧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不高,就業渠道窄。為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清流縣依據貧困戶的生活技能,通過適當的方式,讓貧困戶得到相關的收入,擺脫貧困。
真扶貧扶真貧,為了讓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讓貧困戶有真正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明市正在精準施策,合力攻堅,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努力讓每個貧困戶都能走上與自己相匹配的致富路。
(資料來源:福建日報《精準扶貧 探索三明路徑》)
(東南網記者卓志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