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閩江上游天更藍水更清
2020-11-17 14:55:0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三明因三鋼而生,是我省的老工業基地,長期面臨著鋼鐵廠與城市如何和諧共處的難題,三明同時也是閩江源頭所在地,如何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同時,呵護好綠水青山? 近日,記者走進三明,發現閩江上游的天變得更藍,水也變得更清。根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統計,今年1至9月,三明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77,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100%,達標率全省第一。10個縣(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均為10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范圍為1.65~2.49,將樂、泰寧、明溪等8個縣進入全省58個縣級城市空氣質量綜合前十,全省第一。水質方面,1—8月,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7個縣進入全省62個縣級行政區水環境質量排名前十名,數量全省第一。自6月起,三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三個月進入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前30位,水環境質量位列全省第一。 生態管護更高效 環保網格制度改革全市推廣 不久前的一件事,讓黃順明得到了鄉親們點贊。那天下班的路上,他循著空氣中隱約的怪味,找到一處排水口,有人正趁著夜色偷排污水。事后接受處罰的養豬場老板直呼,這也能發現,再也不敢偷排了。 老黃是三元區莘口鎮高山村人,原先是村里的河道專管員,去年,經過考試成為鎮里生態綜合管護隊的一員。 成立生態綜合管護隊,是莘口鎮深化環保網格制度改革,提升生態管護效率的一項探索。 莘口鎮地處閩江上游主要支流沙溪的下游,轄區內山多林多,河網密集,路水相依,河道全長近60公里,道路全長170公里,加上百余家企業,生態保護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以前當河道專管員,每天沿著指定的路線巡河,若是發現問題,拍個照跟上級報告就算完成任務?!贝饲?,像老黃這樣的河道專管員在莘口鎮有14個,都是兼職,工資200元。 “河道專管員們發現垃圾,鎮里再安排人去清理。我們還發現,一些道路專管員為了省事,把垃圾往河里掃?!彪m說如今河流、道路、環保都有專管員,但是“各大員”各管各的,表面上都完成了職責,實際上卻“干凈了路面臟了河”。 多頭網格化管理導致生態管護職責亂、成本高、效果差等問題,讓鎮黨委書記李強頗為無奈。去年4月,莘口鎮率先探索把河道專管員、環保網格員、道路協管員、綜治協管員、應急搶險隊員等共69個人“五大員”整合為一支13個人職業化隊伍——生態綜合管護隊,并根據鎮里的山水走向,重新劃分為5個網格。 通過考試,老黃與另外一名同事被編入生態綜合管護隊第四小組,“工作量”多了不少——管護范圍從一段河變成一個“網格”,這個“網格”包含高山、西際和龍泉等3個村,職責從巡河增加到這個網格內的生態保護,垃圾清理、清淤清障、夜間巡查等。 從原來一個月200元到如今約3500元,年底根據考核還有一筆獎金,待遇的提高也讓老黃可以安心做好管護工作,手機24小時開機,發現問題立刻處理。去年的暴雨導致一處塌方,管護隊連夜出動,當天搶通道路。過去,處理這樣的塌方至少要3天。 效率更高,投入卻更低。鎮長夏祖奎算了一筆賬,原先的“五大員”隊伍工資加費用要150萬元,改革后的第一年僅為95萬元。 目前這一模式已經全市推廣,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整合專管員隊伍,把綠水青山更好地管護起來。 工業生產超低排 史上最嚴標準倒逼生產文明 如果從空中俯瞰,可以發現三鋼廠區腹地新增了幾個巨型“足球場”。 “其實這是大型料堆場,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鐵礦和煤礦,過去都是露天的?!比麂撹F廠安環部副部長任成忠告訴記者,隨著料場實現全封閉,今年,三鋼將徹底告別建廠數十年來“刮風灰塵漫天,下雨污水橫流”的歷史。 料堆場的封閉是三鋼今年正在實施的53個超低排放年度改造項目之一。2018年,三鋼早在國家五部委出臺《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的前一年,制定超低排放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在3年內投入5億元實施123個項目,到今年底基本實現超低排放。這比國家要求的2025年提前了5年。 超低,有多低? “以二氧化硫為例,燒結生產工序的國家標準是每立方米200毫克,今年三鋼已經穩定達到30毫克,最低的可達10毫克。”三明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鄧朝祥說,燒結是鋼鐵企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一道工序,而二氧化硫又是燒結環節產生的占比最大的污染物。 然而,經過多年努力,三明城區的空氣質量顯著改善,早已達標,但其中,二氧化硫濃度常常全省最高,這一問題長期是三明空氣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短板。 自2016年以來,三鋼每年年初都會收到一份市委市政府下達的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其中,含二氧化硫在內一些污染物排放指標可謂全省乃至全國最嚴,而且“年年加碼”,從最早的180毫克一路降低到50毫克以內。 “加碼”的背后,是廠與城如何和諧共生的嚴峻課題。三鋼是我省最大的鋼鐵廠,與三明城區隔河相望,過去,在創造大量工業產值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的空氣污染,1995年,三明市區的降塵污染與鞍山、包頭并列全國第一。 作為城市鋼廠,三鋼同樣自加壓力,把治污作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安環部也成為集團最“燒錢”的部門之一。“十二五”以來,三鋼累計投入環保資金約12億元,即便是在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的2015年,仍然投入約4000萬元用于污染治理,如今,三鋼每年環保運行費用都達到8個億以上。 “年年加碼”終于在去年帶來質變。截至去年底,三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從2018年全省最高下降至全省平均水平。9月28日,三鋼入選2020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341位。(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