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在醫療支援方面,福建援疆專家開展各類講座、培訓余435次,受眾達8438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478臺次,接診人數82549人次。開展了項目等202項新技術,其中有90項技術填補自治州技術空白。同時,援疆專家還深入鄉村、牧區開展次義診和送醫送藥活動169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義診捐贈藥品41.8萬元。
聽完謝雪榕的承諾,熱米拉露出開心的笑容。 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攝
“我保證在回去之前,幫你治療好!不哭不哭……”新疆昌吉州維吾爾族姑娘熱米拉?吾甫爾,在聽完福建援疆專家、昌吉州中醫醫院副院長謝雪榕對她說的話,感動得流出了眼淚。
兩星期前,熱米拉崴傷了腳,因為工作原因未能及時就醫。在得知熱米拉腳傷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影響到以后正常行走,謝雪榕答應她在12月底回福建之前,幫她治好病情。
謝雪榕,是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康復科副主任。2018年8月,她惜別家人、好友和同事,踏上了大西北的土地,在昌吉州中醫醫院,進行為期一年半的醫療援疆工作。
援疆期間,她被任命為昌吉州中醫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分管針灸、康復、推拿、疼痛、皮膚等科室。為了破解當地醫療水平薄弱難題,樹立福建醫療援疆口碑,這一年里,她帶領第7批第二輪昌吉州中醫醫院援疆團隊,和醫院領導、同事們共同努力,使得該院的綜合實力更上一臺階,在當地百姓和同事中獲得良好口碑,成為了一朵扎根新疆的最美“雪榕花”。
“我們醫院的援疆專家,對我們這些年輕醫生來說,不僅是技術上的幫助,還有精神方面的幫助。”昌吉州人民醫院住院醫師伊爾夏提不無感慨地說。
伊爾夏提是維吾爾族人,在昌吉州人民醫院已經工作兩年了。在這兩年里,他也見證著昌吉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技術的發展變化。
福建援疆專家徐國兵(右)指導伊爾夏提操作腔鏡手術模擬訓練。 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攝
徐國兵(右)和同事在研究患者病情。 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攝
福建省援疆專家、昌吉州人民醫院心胸泌尿外科副主任王楓和徐國兵,王楓、徐國兵來到州人民醫院后,開展了許多疑難微創手術,涵蓋食管癌、肺癌、賁門癌、縱膈腫瘤及復雜胸部疾病等高難度技術病種,開展了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微創復雜手術,為各類患者解除了病痛。
80歲的陳老伯患有食管癌,不能進食,痛苦不已,王楓、徐國兵采用微創介入技術——“食道支架植入術”,讓陳老伯實現了正常進食的心愿。56歲的張女士患有肺癌,如果實施傳統的肺切除技術,要切除整個左上肺葉,對心肺功能影響較大,為減少損傷,王楓、徐國兵決定實施胸腔鏡微創精準肺段切除術,其手術效果等同肺葉切除,最大可能保留了肺部正常功能。
郭敬民是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有史以來第一位來援疆的兒科醫生。
隨著兒童保健門診的逐步成熟和推廣,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
“援疆不是走過場,我們要扎扎實實地投身到昌吉的兒童醫療健康事業中去。”2018年8月31日,第一次到昌吉州婦幼保健中心時,讓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的郭敬民有些吃驚,這個2017年底重新組建而成的新單位,可以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既缺乏資金設備,又缺乏人員場地,就連門診都無法正常運行。
在郭敬民和團隊伙伴們共同努力下,昌吉州婦幼保健中心的兒童保健門診終于在2019年春節后迎來了開診時刻;經過進一步的努力和人員培訓于同年10月22日開設了兒童心理行為門診,填補了昌吉州兒童心理行為門診的空白。
隨著兒童保健門診在昌吉州婦幼保健中心的逐步成熟和推廣,前來看診的患者越來越多。在得知昌吉州來了一位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的援疆兒科醫生后,一些兄弟醫院爭先邀請他去幫助開展工作。
郭敬民說:“一年半的時間,我能做的事情很有限,盡我所能將先進的知識理念教給更多的人,才是促進昌吉州在兒童保健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的根本方法。我更應該做好橋梁紐帶作用,借助福建大后方的學科力量留下更多新技術,培養當地的人才,才能帶出一支好隊伍。”
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謝雪榕手把手教徒弟針灸。 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攝
昌吉州人民醫院的心胸外科辦公室掛滿了患者送來的錦旗。 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攝
堅持智力援助、培育培訓,福建援疆專家著力為當地培養一批人才隊伍。昌吉州黨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長黃鶴麟告訴記者,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福建援疆干部人才踏實工作、甘于奉獻,積極投身于援疆工作之中,通過“組團式醫療援疆”,搭建起了福建和昌吉兩地醫療衛生事業交流的平臺。
據了解,2017年以來,在醫療支援方面,福建援疆專家開展各類講座、培訓余435次,受眾達8438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5478臺次,接診人數82549人次。開展了項目等202項新技術,其中有90項技術填補自治州技術空白。同時,援疆專家還深入鄉村、牧區開展次義診和送醫送藥活動169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義診捐贈藥品41.8萬元。
一段援疆路,一生昌吉情。跨越千山萬水,離開父母妻兒,福建援疆專家來到昌吉州,用妙手仁心,讓邊疆各族群眾同發達地區人民一樣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只因為邊疆各族群眾的健康是他們心中最深的牽掛。
黃鶴麟說,雖然第七批援疆隊即將返回福建,他們還是會繼續做好衛生援疆工作,優化援疆人才結構,努力提高當地醫療發展水平。通過“組團式”傳幫帶本地醫療人才,為昌吉州留下一支薪火相傳、永不帶走的人才隊伍。
(來源:東南網【千里援疆 情滿天山】人才援疆:福建援疆幫助昌吉醫療技術水平穩步提升;作者:東南網記者 周桂枝)
(東南網記者顏財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