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識平:讓“就地過年”過出暖心年味
2021-01-22 09:19: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佳麗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讓“就地過年”過出暖心年味 辛識平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春節越來越近,游子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濃。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各地紛紛倡導“就地過年”。如何讓身在異鄉的打拼者過個好年,是一道社會治理新考題。 每逢佳節倍思親,回家過個團圓年是國人揮之不去的情結。特殊時期,人們也懂得這樣的道理:人人健康平安,才有幸福團圓年。“就地過年”有利于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不少人在“走還是留”的兩難選擇中,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做好疫情防控盡自己的一份責任。這樣的付出與貢獻,值得珍視。正因為這樣,“就地過年”不能止于倡導,更應拿出實際舉措,讓留下來的人們感受到暖心的年味。 留人,先安心。就地過年,一頭是在外人員,另一頭是遠方親人,心里總是有牽掛,也少不了這樣那樣的憂心事。春節期間,又加上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務工人員、留校大學生等群體日常生活如何保障,員工工資福利待遇、休息休假權利如何落實,遠在家鄉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如何過好年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重視、提前謀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把工作做在前面,讓政策更有人情味,才能真正暖人心、得人心。 “就地過年”不是強制就地過年,不能變成就地加班,更不是將就過年。既然要留人過年,就得有實實在在、惠及于民的舉措。提供消費券、補貼房租、贈送手機上網流量、發放“留守紅包”、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最近,一些地方推出的“春節禮包”,誠意滿滿、實惠多多,贏得網友點贊。就地過好年,物質激勵少不了,精神文化層面的關愛也不可或缺。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安排文化娛樂活動,更能讓在外打拼的人們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在心里激蕩起幸福的味道。 異鄉過年也是年,就地也能過好年。“此心安處是吾鄉”,全社會共同努力,做好各項工作,讓“年味”不打折,這個春節,我們可以過得很“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