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夏兩地文藝界熱議電視劇《山海情》:山海相擁 水滴石穿
2021-01-19 10:55:14? ?來源:學習強國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林穎(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福州閩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員) 扶貧,聽起來是個嚴肅沉重的話題;扶貧劇,猜過去是個“不好看”的電視劇。不,你錯了!這并非只是一部扶貧劇,這里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笑有淚,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他們構成了一組鮮活的群像,展現出一幅崢嶸壯闊的歷史畫卷,書寫了一段激蕩人心的山海相擁閩寧情!這就是電視劇《山海情》。 人口與糧食、燃料、水源矛盾尖銳,經濟、人口、生態三個系統之間惡性循環。《山海情》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開始的——涌泉村的年輕人在家鄉呆不下去,偷著跑著要離開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活路;一個如花少女,用一頭驢就能被親爹賣給人家做老婆;找不到工、賺不到錢,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扒火車干違法的營生;扶貧物資“珍珠雞”被村民偷抓偷吃,最后一只差點殺了用來招待扶貧干部;村民見到村書記帶縣干部來家,硬是躺被窩里不出來,只因一條褲子三人穿;吊莊移民拖欠水費,不僅打人還想毀人水壩;領導開會正講著話,村民不管不顧就拍桌子吵吵鬧鬧要走人……種種哭笑不得的場景、令人唏噓的事件,不禁讓人感嘆:在看不到頭的一片貧瘠面前,在日復一日受苦受窮的折磨之下,青春算什么?幸福算什么?尊嚴算什么?甚至人命算什么?怎么才能喝上水、吃飽飯、掙到錢,這才是所有人關心的首要問題……無邊無際的一片黃沙戈壁,正如茫茫無望的前路,把人的意志都消磨殆盡。 意志,這正是扶貧的痛點。正如劇中的扶貧干部張主任對馬德福說的:扶貧,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扶志”。越窮越懶,越懶越窮,惡性循環。光給物資沒有用。扶貧,要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為了戳到這個痛點,解決扶貧的根本問題,1996年黨中央作出推進東西部對口協作的戰略部署,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全方位推進寧夏的扶貧工作。 上層設計做好了,那么,這些奮戰在最底層的一線扶貧干部們又怎么才能把這張偉大的藍圖一筆一筆、從無到有給畫出來呢?這個過程,實在是太難了,太令人動容了! 馬得福馬書記,這個年輕的扶貧干部真是讓觀眾過目難忘。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本該恣意揮灑的青春卻背負著那么沉重的責任!就如他自己說的:“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沒完沒了。我太難了……”劇中,他整天騎個破自行車四處奔波、四處求人、四處“滅火”。他的青春如此粗糲、單調、沉悶,看著讓人心疼。卻又如此豐滿、踏實,絢爛,著實讓人欣慰!心系群眾、不負韶華的馬得福,他的成長歷程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火熱青春的縮影,更是眾多扎根基層、立志扶貧的黨員干部們的縮影。 茫茫戈壁、大漠風沙,人人灰頭土臉,處處荒蕪貧瘠。盡管那么難、那么苦、那么窮,卻有無數像馬得福、陳縣長、張主任這樣的基層干部、無數像喊水叔、大有叔這樣的村民群眾、無數像白校長這樣的支教老師、無數像水花這樣的堅強女性,硬是一鏟子、一榔頭、一滴水、一棵苗,從無到有、從零到一,從黃沙中開出花朵。再卑微的生命,也要努力長成參天大樹!閩寧協作,二十幾年來,多少閩、寧人接力奮斗、寸草寸心。兩地干部群眾聯手攻堅克難、共同脫貧致富。西北漢子和海邊人家,他們用水滴石穿的堅韌,用山一樣的意志和海一樣的深情,譜寫出真摯感人的山海相擁閩寧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