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夏兩地文藝界熱議電視劇《山海情》:觀眾的心和時代的夢一起走
2021-02-01 15:07:03? ?來源:學習強國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各種情節與情感的沖突與交融,構成了《山海情》精彩情境的基礎,立體展現了主角馬得福以及“戲精”陳金山、“人精”馬喊水、“作精”馬大有等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動反映了立足福建寧夏現實、深情扎根扶貧發展的工作本質,把觀眾的心和時代的夢緊緊地拴在一起“走咧走咧,越走越遠咧”…… 觀念與作風的沖突與優化 下沉偏遠貧困鄉村的干部形象,以往的影視作品拍攝過不少,而我們從《山海情》看到的這些干部,卻又與以往的影視作品人物迥然有異。這些扶貧的干部,實際上是現實中的援夏干部,他們不僅僅帶去了扶貧資金,帶去了管理經驗,還帶去了沿海先進地區的開拓思想和務實作風。這部劇除了影視中常見的針對群眾“扶智扶志”外,還富有新意地突顯領導干部的“觀念扶貧”“作風扶貧”。 陳金山是具有管理企業經驗的領導干部,可以說是以“CEO”的角色在做扶貧工作,圍繞著“找項目,找渠道,找市場”,結合西海固吊莊實際實施發展經濟模式。當地干部群眾觀念不夠開放,對新事物存在懷疑和畏懼,他就扎根在一線反復做工作。馬得福就是在他的言傳身教下,逐漸成長起來。 凌一農的“經營模式”,著實拓寬了當地領導楊書記服務菇農的思路,提升了當地政府的施政水平?!扒к娨椎茫粚㈦y求?!边M行地區幫扶,除了對貧困群眾進行扶持外,還要優化扶貧隊伍,培養一批真扶貧、懂扶貧的領導干部,中央的各項扶貧政策和惠農舉措才能在基層實踐中遍地開花。我想,這也是《山海情》深刻思索的亮點所在。 民俗與風情的沖突與交融 《山海情》民俗特征濃厚,深印著的文化地理的胎記,使電視劇的“吸睛性”大大增強。幾個少年翻山越嶺欲逃出山村,最終被揪回來,得寶在挨打時咬牙切齒地說:“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晚上烤洋芋,我吃夠洋芋了!”以及白麥苗等女工在莆田工廠食堂吃米飯配各色南方小菜,上街買吉祥美食“紅團”等“風物特寫”情節的塑造,突顯了閩寧兩地對比鮮明的習俗,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該劇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感,還通過人物方言體現。掛職副縣長陳金山因為抓小偷的遭遇被撇下火車,在派出所與民警對話猶如“雞同鴨講”。說的人各種比劃,聽的人一臉懵逼,誕生了“老教授研究自殺”“小偷要搞科研” 等讓人啼笑皆非的橋段。他后來在開會時,還得借助現場翻譯。兩年之后,陳金山掛職期滿,馬得福來送行。陳金山突然冒出來一句西北方言:“那……我(額)走了?!瘪R得福笑著學起他的莆田腔普通話:“那我好好工(肛)作,等你回來?!标惤鹕讲挥梢粯罚骸昂軜耍╞iu)準啊!”后來麥苗沖進火場救火,作為先進代表回家鄉宣講,被廠長夸贊很有拼勁,她講了一句經典的閩南語“愛拼(biang)才(jia)會(ai)贏(yang)”。這些方言穿梭的片段,不僅僅負責活躍氣氛,背后還牽系著閩寧兩地人之間的關系變化,一開始雙方“雞同鴨講”,互不理解,到后來變成了互換方言,在不斷的磨合中,打破了地域、語言、文化的隔閡,感情越來越深厚。 編導把良苦用心藏在本劇方言里,使《山海情》更體現地方習俗,更接地氣。劇中還大量使用歇后語、農村土語、諧音和人物外號,既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極大提升了地域風情的表現力,這些富含民俗靈性和活力的“?!?,使觀眾看起來更加過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