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大協和學院00后大學生忘年對話古建筑 為“福文化”代言
2022-01-14 15:08:4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作者:張立慶東南網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土樓建筑群、泉州仁壽塔、三坊七巷(福州書院)、梧林古村(局部)……福建有著非常豐富的古建筑文化資源,它們是“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遍布八閩大地,您想在一天之內去了解這些優秀的“福文化”嗎?12月10——12日,在福州畫院由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師生傾心打造的“振鷺于飛”2021年藝術專業考察作品展驚艷眾多觀眾,同學們將有著數百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古建筑搬進了展廳。 “振鷺于飛”2021年藝術專業考察作品展為文化產業系2019級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動畫專業學子的專業考察成果展示。本次作品展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藝術類專業的內涵建設,向社會展示辦學成效。作品展吸引不少周邊地區的市民群眾前來參觀。 微縮建筑作品吸引眾多市民欣賞。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本次作品展共展出學生作品 153 件。在環境設計作品展區,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微縮建筑模型各具特色,傳統民居、古村落群、寺廟建筑的鮮活形象呈現在觀眾眼前。 作品《三坊七巷(福州書院)》。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古厝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三坊七巷(福州書院)》利用“馬鞍墻”這一元素進行創新設計,營造古樸大方的氛圍感及豐富的空間體驗感,色彩搭配與布景都十分講究、創意巧思。創作者郭毅隆和陳君逸通過實地調查與網絡資源等多種研究方式深入了解目標建筑物,抓住建筑物特點,手繪精確到毫米為單位的圖紙后,導入電腦進行機器雕刻制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創作。 “土樓是由不同大小的圓環壘起來的,相較于其他建筑物,我們需要刀將土樓樓頂削成圓形,這一步驟在制作過程中比較復雜。”作為漳州本地人,盧麗緣表示能將家鄉的土樓微縮并送上展臺十分自豪,她最大限度還原出土樓的人間煙火氣息,希望可以帶動大眾對福建傳統建筑文化的關注。 這些模型既保留傳統古建筑特色,又結合現代設計進行創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環境設計專業教師陳晶表示:讓“00后”大學生和福建本土代表性古建筑進行“跨時空對話”,進行環境模型創作,既有助于本土傳統文化在實體模型中得到沉浸式表達,又能激發學生的設計潛能。 陶藝作品融入土樓等文化元素。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在產品設計展區,風格各異、造型別致的陶藝作品,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現代設計之中。漆藝作品色彩豐富、有鮮明層次感,令人耳目一新。一張張精美的產品設計效果圖,透露出未來設計師的不俗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插畫藝術巧妙融合廈門雙子塔、廈門大學建筑等元素。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動畫專業學子結合閩南地區的特色文化元素,設計了相關考察作品。動畫作品展區的創作效果圖上呈現的一系列動畫形象,寄托著這些年輕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與想象。 協和學院領導到場觀看給予高度評價。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展覽現場,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院長張華榮教授、副院長楊林香教授、副院長張嫻駐足觀看,對此次的學生作品展給予了鼓勵和肯定。文化產業系主任伍明春希望師生能夠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深厚的滋養,貫徹落實到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方案中,讓學生在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文創設計的能力。 據悉,此前文化產業系組織2019級藝術類專業學子前往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進行了為期7天的專業考察實踐活動,參觀非遺基地、古建筑群、博物館、公司等。通過對閩南地區非遺文化、城市建筑歷史與文化創意、現代產品設計與家居設計等內容的考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為此次的專業考察成果作品展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