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去不怕控告怕登報,現在最怕網絡曝光
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檢察長座談會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2.02萬件,同比上升5.4%。
雖然我們在多年的反腐敗斗爭中已建立了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各項制度,然而從檢察機關辦案的數據來看,腐敗現象并沒有得到非常有效的遏制。而滋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制約。受訪專家認為,監督權力運行的方法和手段很多,輿論監督包括網絡輿論即為其中最為有效的方法。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教授認為,輿論監督的最大特點是公開性,雖無法律監督的強制性,但它的威懾力常常是意想不到的巨大,它可以使高官顯貴丑行敗露,使其不可一世的權力之塔頃刻間土崩瓦解。社會上流傳的“不怕控告,就怕登報”之說,就表明了輿論監督的威懾力量。現在腐敗分子也害怕網絡曝光。
記者發現,通過輿論監督揭發貪污腐敗現象的諸多例子呈現出一種新的反腐敗模式:網絡曝光→網民議論→媒體報道→形成輿論→啟動調查→懲處貪官。隨著網絡反腐的發展,近來對一些事件的披露都是最先發端于網絡,后由傳統媒體報道,引發熱議。江西宜黃拆遷自焚事件就是今年以來一起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共同發聲、交互發力、形成輿論高潮以監督政府施政行為的經典案例。
9月10日上午,江西省宜黃縣鳳岡鎮發生一起因拆遷引發的自焚事件,拆遷戶鐘如奎家三人被燒成重傷。宜黃縣政府辦公室當時發布的聲明稱,事件并非自焚而是傷者不慎將自己點燃。為阻止鐘家向外反映情況,據媒體報道,時任宜黃縣委書記的邱建國帶著副縣長劉文波等一眾官員9月16日在南昌昌北機場阻止鐘家人赴京上訪。同月18日凌晨1時左右,鐘如奎的“大伯”、79歲的傷者葉忠誠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其遺體被時任宜黃縣長的蘇建國帶人搶走。
這一事件因全程被《鳳凰周刊》記者鄧飛以微博形式現場直播,而被全國網友獲悉和關注。新華社、央視等中央級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道,一時間,人們在對鐘如奎一家安全擔心的同時,開始了對相關部門和責任官員的聲討追問。
事件發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派出調查組,于9月15日前往宜黃縣展開調查。17日撫州市委對8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決定,其中,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縣長蘇建國被立案調查;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宜黃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李敏軍被免職、立案調查。10月10日,江西省委宣傳部發布新聞稱,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已被免職,縣長蘇建國也被提請免去縣長一職。
類似經由網絡發動的輿論監督案例還有很多,“白宮書記”張治安、“天價煙局長”周久耕、“荒唐書記”董鋒、“滯留不歸書記”楊湘洪等,都是率先被網絡“揪出來”的;“老虎照”、“躲貓貓”、“釣魚執法”等事件背后的黑幕也是最先由網絡揭開的。
正是網絡的率先曝光及媒體的及時介入,才使得有關職能部門啟動調查和問責程序,最終背后的違法行政、貪污腐敗、失職瀆職等丑惡現象大白于天下,涉案人員相繼受到法律或黨紀政紀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