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信:互聯時代網絡問政新利器
www.hxt111.com?2013-05-30 09:42?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二、政務微信平臺價值分析 自2011年初,微信進入大眾視野至今,經短短兩年的迅猛發展,微信用戶已經突破3億人,直逼擁有4億用戶的新浪微博。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類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聯系。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微信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等功能,也更靈活、智能,且節省資費。 以“廬山地震”為例,地震導致當地通訊中斷,微信成為信息流動的主要媒介。許多用戶就通過手機將自己的地理位置、救助內容、現場照片等發給“蘆山地震救助”等官方微信平臺。然后,騰訊再通過“蘆山地震救助”的微博官號將求助信息對外發布。微信與微博平臺間信息互通,使得微信成為災區內外溝通的重要紐帶。有專家指出:“在通信資源稀缺下,充分發揮微信的點對點信息達到、LBS手機定位、語音傳送、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形成地震救援各環節中的重要拉力”。 (一)微信VS微博
![]()
微信公眾平臺的一大特點在手機訂閱賬號。通過用戶自主“關注”“訂閱”,信息可直達用戶的手機桌面。相對于微博一對多,適合擴散消息的特性,微信則是一對一,適合精準傳遞消息。 由于微信可發送語音、文字、表情、圖片、視頻、地理位置等各種信息,表現形式活潑多樣,為人們的表達提供了多種方式。有開通這樣的政務平臺,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政府部門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拉近政民距離。 此外,微信通過社會化傳播功能,可以實現用戶在線報警、求助、咨詢、問詢、投訴等功能,便民功能顯著。 相比于微博粉絲中有很多“僵尸粉”,微信用戶由于和手機、QQ等用戶終端緊密綁定,粉絲的“質量”更高,受眾更真實可靠,傳播將更有效。 另外,相對于微博的開放性、公眾性,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工具,信息傳播形式相對隱蔽,這樣能增加互動率。微信作為一種充滿活力的互動平臺,一旦作用于政務微信,就會沖著切實解決問題的方向去發展與完善。(二)微信:政務信息發布新平臺 一些從事政務微信的工作人員指出:“微博像一個廣場、或者一個大茶館,是公共場所;而微信就像小酒吧、小飯館,更適合比較親密的朋友,能夠更好地進行一對一交流。”確實,微信相對于微博,其最大特點一是溝通方式的變革帶來了更好的互動性,二是溝通空間的變革帶來了更多的私密性。 近段時間,北京、成都、新疆等地政府紛紛啟動政務微信應用試點,政務微信漸成網絡問政流行之勢。那么,政務微信的發展,對政府工作能帶來什么好處呢? 一是有助于政府搶占輿論陣地。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更新了信息原有的傳播模式,分散化、多渠道傳播成為一大趨勢。整合信息資源,拓展傳播空間和渠道,實現從單一媒介平臺為主向立體化功能平臺的轉型,促進政務信息不斷外延,是接下來政府可能面臨的時代要求。進入2013年,移動互聯網的成長帶來內容、產品、圈子的移動化,基于平臺為媒介的話語圈正走向多元化,政府信息發布將可能面臨移動互聯網趨勢下全媒體環境的挑戰。政府積極進軍微信,是做好全媒體戰略布局的嘗試,有助于拓展網絡問政的深度與廣度,使獲取社情民意的途徑更加多樣,是擴大政府影響力,塑造政府“威信”,站穩輿論陣地的重要保障。 二是有助于提升政務信息的輻射力。目前,微信用戶已達3億,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微信進一步聯通用戶手機通訊錄、朋友網、QQ好友(群)、位置社交(附近的人)等人際關系圈,未來的微信將可能成為用戶最為重要的“手中的名片集裝箱”“可移動的信息中心”“有價值的溝通工具”,并由此相互鏈接而形成無數個密集分布的圈子網絡。政府開通政務微信,對拓展新的用戶人群,提高政務信息受眾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是提升政務信息傳送的有效性。不同于微博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政務微信信息發布具有用戶導向的精確性功能。這些信息必將比其他渠道更有個性,獲得公眾的認同和網絡輿論的認可度也會更高。對培養一批優質用戶塑造穩定用戶,提升政府賬號的公信力具有促進作用。此外,微信的優勢還在于參與的熟人圈更多。在突發事件中,基于“優先關心身邊人”的人性特性,相關信息在熟人圈子之間傳播將比在公共平臺更為迅捷;同時,基于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觀點整合時間更短,將加速“態度同步”過渡到“行為協同”,并直接作用于現實行為。反過來也一樣,哪怕政府信息的投送只抵達某圈子某名成員, 通過該成員二次轉播,同樣具有快速阻止不實信息傳播與不良情緒蔓延的正導向功能。在此過程中,政務微信的及時介入,將有力避免微信用戶轉向第三方平臺“求證”,贏得輿情控制的關鍵時間。在微信這個具有較高互信的熟人圈子,“影響了某名成員即能影響整個圈子”,具有較高的高效益價值。當然,這對政務信息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30]曲阜網絡文化引領網絡問政 搭建網民現實參政渠道
- [ 05-30]網絡問政新平臺:微信 指尖上的警民對話
- [ 05-16]網絡問政豈能重形式不重內容
- [ 05-09]媒體稱官員積極適應網絡問政可更“耳聰目明”
- [ 05-09]全國政務微信總量突破1000個 變網絡問政新平臺
- [ 04-14]重慶打造網絡問政平臺 通過微博接收舉報線索
- [ 03-22]當網絡問政遭遇“百度一下”
- [ 03-08]張曉麟:讓網絡問政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