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福建煉化一體化這棵“大樹”,泉港梳理出多元化烯烴原料、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綜合利用、聚氨酯原料及下游、生物化工、可降解環保材料等9條產業鏈,向精深加工要高附加值。今年初以來,泉港石化工業區南山片區已有4家化工企業投產,另有8個總投資逾84億元的項目在建,12個總投資202億元的項目有望在明后兩年全面動建。 項目帶動,凸顯成效。我省主導產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持續加快發展。1-3季度,電子、機械、石化三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2624.17億元,同比增長10.7%,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39.6%;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731.77億元,同比增長11.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一改多年來滯后于經濟增速的局面。 新常態下,以紡織、鞋服、食品等為代表的福建傳統產業,何去何從? 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發展基因。 向技改要效益,做好內涵式加法。數據顯示,今年省級重點技改項目新增581項。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技改投資3326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63.3%,較上年同期高3.4個百分點。 一套經編間隔織物自動斷線檢測系統,讓晉江華宇織造脫胎換骨,坯布合格率從80%升至95%以上,每名員工原來管理2臺經編機,現在管理20臺,年節約5000萬元成本;上月,紫金銅業技改項目全面投產,實現煙氣、冶煉爐渣、廢水等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僅冶煉余熱回收年可發電3500萬千瓦時。 向“智造”要效益,實現“機器換工”。智能技術與裝備在紡織服裝、食品、制鞋、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推廣應用。 走進晉江龍峰紡織,4萬平方米車間內1028臺日本津田駒智能噴水織機整齊排列,運轉不停。“這是目前國內錦綸織造行業中單體規模最大、設備數量最多、智能程度最高的織造車間,直接減少六成多用工量。”公司技術研發副總監衛巍說。 在晉江,“機器換工”帶來用工格局新變化。對當地2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推廣“機器換工”前企業的用工總數為10192人,推廣“機器換工”后為8918人,人員替代率為12.5%,其中機械制造業、紡織業、制衣制鞋業替代率分別達到17.6%、15.1%、14%。 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為福建特色農業插上現代的翅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設施農業總面積發展到176萬畝,千畝以上規模的設施農業基地達100多個。 當勞動力、土地、融資、環境等紅利和優勢不再,經濟發展的傳統動力減弱時,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正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引擎。 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泉州加快推進“數控一代”促進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從2014年至2016年,省里及泉州市聯手投入7000萬元直接扶持資金,促進泉州裝備數控化率達70%以上,重點應用領域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 作為“中國制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泉州“數控一代”規模初具,全市數控企業已達300多家。隨著中科院、華中科大、哈工大、國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來此提供技術支撐,一批龍頭企業嶄露頭角。 創新驅動,調存量、優增量,福建產業正加速邁上中高端。 |
相關閱讀:
- [ 11-29]徹底脫貧目標顯情懷更顯膽識
- [ 11-29]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重要講話
- [ 11-29]國平: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贏脫貧攻堅戰
- [ 11-26]國平:扶貧是習近平花費精力最多的事
- [ 11-25]扶貧是習近平花費精力最多的事
- [ 11-20]彭潤金:當好“一線總指揮”的施政方法
- [ 11-11]《條例》:“移、改、增”筑牢廉潔底線
- [ 11-11]團中央下發通知要求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
- [ 11-09]嚴以用權 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
宋秀巖主持全國婦聯黨組“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第三專題集中學習研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