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智庫學者:世界互聯網大會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文/艾鋒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就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提出四原則: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并就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五點主張: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習近平講話引與會嘉賓廣泛關注,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接受鳳凰網專訪時指出,習近平的演講具有前瞻性,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變革的四項原則不是挑戰性的、也不是帶沖突性的,更多是建設性的,要積極建立一個框架。他認為這與習近平外交理念一脈相承,可以用“非對抗性的改良”形容。
李成認為,在網絡發展時代當中,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會議。
烏鎮會議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鳳凰網:你對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的主題演講作何解讀?
李成:首先,一個國家主席參加網絡會議,全面闡述網絡發展過程中中國的一些對策和理念,這本身具有前瞻性。
這些理念同以往多次提到的的“命運共同體”緊密聯系在一起。習近平講到,網絡給世界帶來機會和挑戰,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就像氣候變暖、反恐一樣。網絡在發展過程中,帶來許多不可知的東西,不管大國也好、小國也好、非國家團體也好,我們處在同一歷史階段,如果抓住機會,避免一些可能的災難,人類會大大獲益;如果沒有意識到可能帶來的安全層面上的挑戰,就會失去這種共同努力。有責任的大國或者是任何一個群體在防止網絡犯罪、恐怖主義,尤其駭客方面,都應該作出努力。
國內外有聲音認為中國在一些事情上的開放、透明度還不夠,但這些都是相對的,可以看到中國正在往那個方向推動。中國過去經濟的發展,就得益于開放,這種開放是多方位的,在有些方面,中國甚至比海外更開放。
另外文化是多元的,但應互相尊重。大多數國家,尤其西方國家同樣面臨恐怖主義等挑戰,有時候也會采取侵犯人權的做法。習近平主席講到反對網絡監聽,這也是美國知識分子所認同的,所以中國是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上來談論這些共同問題的。習主席的演講不是挑戰性的,也不是帶沖突性的,更多是建設性的,積極建立一個框架。
在網絡發展時代當中,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會議。
因為很多技術原因,一些人說什么很多大國沒有來。首先,并不一定要大國政要都來,可以看到大國很多企業都來了,如果他們不來,這是他們自己的損失。我們要改變這種心態。
中國最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斷變被動為主動,在很多方面從被別人主導變成自己主導。中國對國際秩序,包括網絡安全秩序,正在建立自己一整套的思維,不是要完全取代或者顛覆性地取代現有一些框架,而是更多意識到要改善、要興建一些框架。隨著21世紀的來臨、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隨著信息革命所帶來的新挑戰,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應該起積極的作用。而烏鎮會議在所有方面都顯示了這一點。
習“四項原則五點主張”會是重要框架
鳳凰網:習近平的講話,如果提取幾個關鍵詞,你會選擇哪幾個來概括?
李成:可以用“四項原則、五點主張”概括習近平這次講話要點,可能會成為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樣的一個框架。烏鎮會議和習主席的這次關于網絡安全的論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框架。同時他把文化上的交流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這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因為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問題被說成是文化的沖突,我覺得更主要是缺乏文化交流溝通。
中國在這方面跟很多其他積極的觀點是一樣的,文化是多元的,但不講文化的全球化,因為文化本身是特點,文化要交流、要交融,同時要保留特色,更有特色才能保持全球性。正因為此,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很傳統的地方,同時又是開放的、包容的、與世界匯合的,而這二者并不矛盾,這也是一個亮點。
習主席演講表明中國的網絡市場是開放的,這對很多企業來講是鼓舞人心的,尤其西方的企業。這也是中國企業到一定階段以后必然要走的。兩三年前,國有企業在通訊方面是占主導地位的,現在BAT都是民營企業,創新意識將會使中國企業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畢竟中國在創新過程中,跟西方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同時中國的企業家文化中有許多值得改善的地方,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大家心理上要有所準備。但現在國家制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中國這么強調網絡經濟。
網絡安全是根本但需要制度保障
鳳凰網:習近平的演講更多強調了網絡的安全和秩序,你怎么看?
李成:我們一直在強調,美中關系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而網絡安全是最主要的一點。網絡牽涉到很多關鍵事情,實體的安全、金融的安全。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私有企業的壯大,人們對網絡安全會有很強的敏感性,習主席也提到了隱私權。當然落實過程當中是還要有很多步驟,目前更多是建立一些框架性的東西,后續需要建立法律章程,網絡安全都是跟章程、慣例、行為準則聯系在一起的。
鳳凰網:有人認為網絡安全和互聯網的開放性屬性是不是有沖突,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怎樣更好協調?
李成:這不矛盾,網絡安全更多是針對駭客,因其摧毀力太大了。美國和中國,9月份簽署了不對對方的基礎設施攻擊協議。如果安全都受到威脅,發展又有什么意義呢?
但網絡安全一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二需要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條例。
中國當前外交對國際社會是“非對抗性的改良”
鳳凰網:習近平演講提到中國參與互聯網國際體系的構建,和其外交理念感覺是一脈相承的,對此西方社會怎么看?
李成:習主席一連串的外交取得了成功,尤其在歐洲刮起一重新認識中國的風,這本身是很了不起的。當然背后有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不完全是這個,西方也在逐漸開始認識到很多東西,假以時日,還會有更大的變化。
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有自己的特色,包括他強調中華文明的復興,不是對抗性的外交政策,但在不斷擴大中國的影響力。我的定位是“非對抗性的改良”。
我們講國家在國際秩序中的角色有三種:一個是顛覆性的角色,一個是因循守舊的,一個是非對抗性的。中國正是非對抗性的改良,通過此回歸了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國跟20年前的中國已經是不能同日而語了,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實力上的強國。這次互聯網大會上,中國更加主動,假以時日,海外在這個層次上會重新認識中國,實際上,已經在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其地位,找到了21世紀的地位,潛在影響力也是很大的。
當然期待中國有多方位的變化,中國要更有信心,更積極地講清楚他自己,更多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習近平訪美本身就是扭轉局面的一個很好的例證,中國國內十八大后的反腐也是扭轉不利因素變有利因素。
(鳳凰網版權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