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象 鄭少曼
很難想像,兩年前還寂寂無名,偏居杭州郊區一隅的云棲小鎮,迅速崛起,聲動國內外。對云棲的一個最新描述是,“世界正在邁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將引發新一輪生產力革命。而云計算,正是大數據的基石。中國的這個基石,就在杭州云棲!”另一個更專業化的說法則是,業界公認,全世界共有兩朵半“云”,一朵為亞馬遜,半朵為谷歌,另一朵,就是阿里云。這個阿里云,就在杭州云棲。
對于杭州、對于浙江,甚至對于中國來說,這朵有無限可能改變世界的云的意義還在于,在這場對信息經濟發展最新制高點的爭奪中,杭州、浙江、中國的全球云計算中心、全球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的打造,已經具備一定先發優勢。這個優勢,就在杭州云棲!
該是怎樣一小鎮
孕育出如此分量的“云”和如此傳奇的故事,這個云棲——
事實上,世上本無云棲小鎮,就像本無云——云計算一樣。兩年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的云棲小鎮,在12年前就為今天這朵偉大的“云”埋下了伏筆。盡管,那時還不知“云”是何物。
是年8月,小鎮前身轉塘科技經濟園區成立,3415畝土地,主導發展的是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和企業總部型產業。這在當時,西湖區的眼光是超前的。
十年后,浙江已提出全面創新發展戰略,全省上下發展信息產業的氣氛已相當濃厚,后來杭州市甚至把之列為“一號工程”。換句話說,云棲趕上了好時光。于是,當大多數人對“云計算”概念還在云里霧里的時候,作為西湖區的戰略部署,該園區開始以云計算為核心科技進行產業升級。2012年12月24日這個日子,或許會在今后互聯網、特別是云計算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在杭州市的支持下,西湖區發出了一個《關于促進杭州云計算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扶持意見(試行)》,就在轉塘科技園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第一個市級云計算產業園——杭州云計算產業園,這也是我省第一個云計算產業園。
2013年金秋十月,園區與阿里云公司及各成員企業共同提出,基于阿里云平臺,集聚在云上創業創新的企業和團隊,在園區創建云計算產業生態,以“創新、科技、人文、生態”為主題,以“政府主導、名企引領”的創新模式,率先打造中國首個富有科技人文特色的云計算產業生態小鎮——云棲小鎮。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博士對這里的感覺,讓他頓時想起了俞伯牙遇鐘子期的故事。他為這個小鎮起了個很有詩意、且寓意“云”棲此處的名字。他也承認,當時絕沒想到,云棲會走到現在、會如此炫目、會有如此成就:
浙江省首批創建的以云計算為科技核心的產業特色小鎮;
涉云企業已達232家,產業覆蓋APP開發、游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據挖掘等各個領域;
全國獨一無二的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已有來自國內外的54家企業入駐;
以阿里云為核心,以阿里巴巴云服務、華通云、華數大數據中心、躍兔網絡、商圈網絡、威鋒網、云商基金、富士康、英特爾、銀杏谷基金等為骨架的云計算、大數據產業,一條較為完善的云產業生態鏈、一朵閃著無窮智慧光芒的云,橫空出世。
對于云棲來說,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當屬一年一度的云棲大會了。
關于這場大會,有兩個小鏡頭:
一家主流媒體以《2萬多人的大會點燃消費你見過只開門兩天的餐廳嗎》為題,從一個小小的視角還原大會的盛況:小鎮上一家剛開盤樓盤,特意將售樓部的休閑吧變成了餐廳,專門招待云棲大會的參會人員。“我們就只做兩天的生意。人實在太多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一位安徽某市的副市長,本打算組團帶隊前來云棲大會,早早報名了,卻被告知:滿員了;苦苦協商,答曰:限于安保要求,無法新增名額。最后,云棲方只好抱歉:要不,明年你早一點報名吧?事實是,組委會提前10天就關閉了報名通道,現場一票難求!參會的人,都自得地在拼命秀圖;沒參會的人,都在感嘆:站在“云”端看未來,這么重要的科技盛會沒趕上,淚奔!
一個叫小智的網友說:據說前兩天,IT圈、互聯網圈、設計圈等業內人士的朋友圈,望去滿屏都是云!棲!大!會!
官方的說法則要嚴謹得多:2015杭州·云棲大會于10月14日至15日在云棲小鎮成功舉辦。參會人員超過21500人,參觀逾 42584人次,參展、參與企業3000多家。即使是遙遠的西藏,也有近百人參加。全球來看,除美國、印度、以色列等IT強國外,黎巴嫩、委內瑞拉、阿聯酋等也有不少開發者參加。兩天全球直播收看人數超過127萬。300余家境內外媒體先后發表2000余篇報道……作為全國5個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之一,杭州走在這個領域的前端,而云棲小鎮,是這座城市發展云計算產業的排頭兵。云棲大會的輻射范圍是全國的,影響力卻是世界的。云棲大會已成為云計算領域的世界級盛會。
可以佐證的一個事實是:另一朵云——亞馬遜的開發者大會,剛剛在大洋彼岸結束,參與者為1.9萬人。
這個小鎮,見證了中國云計算產業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來自這個小鎮的阿里云,作為中國最大的云計算服務平臺,現在中國每一個省區市都有人在使用阿里云計算,事實上阿里云已在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這意味著云棲小鎮的服務器“打個噴嚏”,可能影響全世界任何角落的最終用戶。這也是浙江經濟為全國、為世界創造的價值。
緣何“云”從杭州起
毫不夸張,云棲大會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技術大會;云棲小鎮已成為世界僅有的幾個云計算圣地之一。那么——
2014年的云棲大會,參會者為8000人,2013年是3000人。而五年前,阿里云的第一場開發者大會,只有400人參加——云棲大會走過的軌跡,實際上就是云棲小鎮走過的軌跡,也是杭州信息產業走過的最生動形象的軌跡。
云棲小鎮說,去年一年,來自廣東、四川、河南、湖北等地的考察團有400多批次,他們與其他很多人一樣,最想問:緣何“云”從杭州起?
答案其實很多,可以說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推動,省領導一次次跑去云棲,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以說是杭州市和西湖區的重視和支持,把信息產業列為“一號工程”,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作為具體操作層面,云棲小鎮如何運作,也是很關鍵的。
“‘政府主導、名企引領、創業者為主體’的云棲模式,集聚特色產業生態,打造特色小鎮。云棲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名企、創業者三個主體的作用的創新模式,是我們云棲小鎮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接受采訪時,云棲小鎮管委會主任這樣說。
在快節奏的云棲小鎮,一個個“政府主導、名企引領”的創新故事,貫穿著小鎮成立以來的700多個日日夜夜。
“根據省領導‘建設云棲小鎮,打造世界創業創新天堂’的要求,我們要把云棲小鎮打造成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創業創新的圣地,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人文的傳承地,云計算大數據科技的發源地……”這是政府主導下云棲小鎮的定位;
“加快整體規劃編制,初步形成了云棲小鎮整體規劃的戰略構想”,這是政府主導下云棲小鎮的戰略規劃;
“拓展云計算特色產業生態鏈,完善公共配套建設,積極營造宜居、宜業的環境氛圍……”這是政府主導下云棲小鎮的服務。
“說得具體一點,我們依托杭州云計算產業園和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兩大云產業平臺,吸引云產業鏈上的企業來云棲小鎮發展。同時,緊緊抓住云計算產業鏈式、抱團發展的產業特點,加快產業聚集,集聚云計算平臺上各個應用領域的數千家企業和團隊,打造完整的云計算產業鏈,打造云產業生態。”
不得不提的是《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這是一個典型的“政府主導行為”。通觀全文,無不體現著政府主導的力量,也無不體現著政府對小鎮、對入駐企業的傾力支持。
與政府主導相比,更生動的故事是“名企引領”和“創業者為主體”。
在小鎮采訪,無數次聽到這樣的話語——“小鎮建設緊緊依靠阿里云公司,以阿里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在行業內的凝聚力,推廣云棲小鎮”,“憑借龍頭企業阿里云在中國云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擴大產業內招商圈子”,“依托阿里巴巴CTO王堅博士、阿里云等名人名企的效應,推動招商工作”。
作為對杭州市、西湖區、云棲小鎮無限熱情的回應,阿里云對“名企引領”專門出了個引企扶持政策,相當有吸引力,效果相當好。
正是云棲小鎮帶有強烈創新色彩的發展模式,造就了今日云棲小鎮云企蜂擁而入、風生“云”起的壯觀景象。
其實,穿梭在小鎮的“云”中,感受最深的不是這個模式或那個模式,而是彌漫在整個小鎮的無所不在不舍晝夜的創新創業精神。85天建成云棲大會會場,是對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
這個國際會展中心,建筑面積20150平方米,投資近2億元。就在大會舉行前85天,這里還是一片空地。對此,一位省領導有一段精彩描述:
我先后三次來過這個會場工地,留下兩個問號、兩個嘆號。第一次來考察,西湖區委書記王立華說,這片空地上要建一個兩萬多平方米的會展中心,時間要趕在杭州·云棲大會召開之前,也就是說只有不到三個月時間。我心里面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三個月能行嗎?過了一個半月我來看,整個工地熱火朝天,腳手架上到處都是工人,房子已經開始搭建。但我還是留下了一個很大的問號。最后一次來時已完全建成,而且據有關部門反映,質量也很好。我要留下兩個感嘆號:首先是佩服感嘆他們的這種速度;第二個是佩服感嘆所有建設者、創業者的這種精神……“在云棲小鎮,我看到了年輕人的生機與活力,感受到了‘創業創新’的熱度與激情,看到了浙江經濟轉型的希望與未來。”
白“云”將往何處去
如此,白“云”必從杭州起;如此——
有人說,數據充滿機遇,云端決定未來。大數據,是更廣范疇的信息經濟的崛起,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間窗口,抓住了,就有機會成為趕超者甚至成為領跑者。顯然,云棲的決策者、推動者、支持者們早已看到了這一點,而云棲,也顯然是抓住了這一窗口,并成功地成為了領跑者。
問題是,這世界就是一個競爭者的跑道,生死時速之下,片刻停留,俄頃猶豫,意味著淘汰出局。成功的云棲,何以繼續成功,繼續領跑,把一朵白云做成世上最大的云團?
“云棲將成為這個時代的‘硅谷’!這是歷史的選擇。全世界云計算產業中優質的資源都在快速地朝這里涌入和匯集,云棲小鎮的吸引力已超越了地理空間。小鎮趕上了‘大時代’,小鎮就一定要領跑這個大時代。”云棲人的決心足夠強,雄心足夠高。當然,魄力也是足夠大、舉措也是足夠實:
打造云生態,發展智能硬件產業,推動以基于云計算的軟硬件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中國云計算第一鎮;
從云棲小鎮起步的5年內,集聚云計算平臺上的大數據、游戲、電商、金融、APP開發和智能硬件等各個領域的2千家企業和團隊,實現云計算相關產值超過200億元;
依托云棲小鎮完善的產業生態、優惠的扶持政策、優美的創業環境,大力吸引云上創業創新的企業,今年力爭再引進150家以上涉云企業、200個創新項目,進一步壯大云產業生態,快速推動產業集聚;
構建“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創新生態圈。就在今年落花時節,云棲小鎮提出要為各個領域的傳統產業、草根創業者、來自全球的高科技人才,提供這個最佳的創新生態。
“創新牧場”,致力于服務互聯網創業創新的中小微企業,把阿里巴巴的云服務能力,淘寶、天貓的互聯網營銷資源和富士康的工業4.0制造能力,以及Intel、中航工業、洛可可開放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智能硬件創新中心,讓他們成為價值的創造者,為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插上飛速發展的翅膀。從今年3月2日開始,創新牧場的“淘富成真”平臺已進行32場路演,264家全國智能硬件創新企業參加,54家入駐云棲小鎮,31家正在申辦中。
“產業黑土”則是要建設西湖創新研究院、互聯網工程中心等,依托阿里云、數夢工場等有云計算大數據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實現傳統產業和互聯網創業力量的有機結合,助推傳統企業加快實現“互聯網+”的夢想。
“科技藍天”指的是在云棲小鎮建成一所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
記得以前采訪云棲,言及云棲的成功,低調的云棲管委會主任稱,“我們只是做了一件事,創建了一個造‘云’或創新的生態圈”。看來,現在他們又開始建新的生態圈了。
這個新生態圈里的西湖大學,是值得一說的。
對于一個已站上云端的云棲小鎮來說,長期來看,西湖大學將是其作為領跑者的強大推動力,也是其提升檔次、撒播影響力的強大平臺。
就在今年6月25日,杭州市與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云棲小鎮建一所國際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這是由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以及陳十一、潘建偉、饒毅等頂尖海歸科學家倡導發起并積極籌建的。“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斯坦福大學的辦學模式,經10年努力,研究水平進入亞洲前三位,20年后達到全球前二十位。” 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在《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近年來一直排在哈佛前面而居世界第一,開辦至今,只培養了7000多名學生;而斯坦福,就不用多說了。
最新的消息說,西湖大學辦學主體“杭州西湖教育基金會”注冊已經完成,準備開始資金籌措工作。選址初定為云棲小鎮宏迪產業園,力爭明年9月開始招生。
這是個好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是,西湖區實行了兩年多的《關于促進杭州云計算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扶持意見(試行)》,不再“試行”,將由扶持力度更大、條件更優、呵護更細的“意見”或“通知”代替,云棲將迎來政策“新時代”……
從很多細節看,云棲小鎮在全國云計算的江湖地位已隱然成形,由阿里云牽頭在小鎮發起成立的全國首個云計算產業生態聯盟,已吸引了幾乎所有國內、業內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加盟,“基本確立了云棲小鎮在云產業領域的主導地位”;云棲大會已讓云棲成了權威的云產業發展論壇高地;云計算IT歷史博物館,似乎是在告訴人們,云棲將在云計算為特色的互聯網IT產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頁;而云棲銀行,就是中國的“硅谷銀行”……
就在我們撰寫此稿時,云棲小鎮一行數人洽談好業務,正星夜從臺北飛往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