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涵。從廣義上講,它既包括正確的生態意識、生態觀念、生態道德和體現人與自然平等、和諧、共生的價值取向,又包括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等一切具有生態文明意義的生產實踐活動,還包括規范生態活動和行為的法律制度和規范。從狹義上看,它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近年來,北京市延慶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經濟與生態有機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融、人與人和睦相處的生態文明社會,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面保護生態環境。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就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到重要位置。形成良好優美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發展生態經濟的前提。為此,延慶縣制定了城鄉風貌和大地景觀規劃,大力推動生態景觀化和大地園林化,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包高速綠色通道、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城市燃煤鍋爐改造等重點工程,加大濕地恢復保護力度,初步建成總面積近10萬畝的四大生態景觀走廊,形成山水渾然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呼應的大尺度、高品位首都郊野森林公園。幾年來,延慶縣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范區、ISO14000國家示范區、國家生態縣等榮譽稱號。2008年,全縣林木綠化率達到72%,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85%,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提高到12%。
加快發展生態經濟。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延慶縣著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狠抓花卉、果品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促進綠色有機、休閑觀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建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積極發展生態友好型工業,抓緊建設北京市新能源產業基地,引進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風力發電及其設備制造等一批項目,力爭用3至5年時間,形成集研發、生產、應用等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全面提升旅游服務產業,實施八達嶺長城、龍慶峽、康西草原等旅游景區改造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為打造國際旅游休閑名區奠定堅實基礎。
積極建設生態城市。生態文明體現在城市建設上,就是宜居。延慶縣堅持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城市,努力建設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實現城市建筑與生態景觀相映生輝、城市生活與郊野風情相得益彰。落實《延慶新城規劃》,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建筑高度和建筑風格,保護平緩開闊的城市天際輪廓線;完善城市服務設施,增強城市的居住功能、生產功能和休閑功能。因地制宜加強新農村建設,把農村的基礎設施改善和弘揚村莊文化特色結合起來,努力打造文化特色濃郁、田園風光秀美的生態新農村。切實提高城鄉管理水平,探索城鄉網格化管理,建立農民就業與環境保護雙贏機制,營造整潔優美、井然有序的城鄉環境。
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沒有生態文化的傳播滲透,生態文明建設就不可能深入持久。延慶縣堅持廣泛開展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鼓勵創建綠色村莊、綠色社區和綠色企業,并以倡導綠色消費、組織環保志愿服務和評選十大環保人物等活動為載體,普及生態文化知識,增強群眾生態文明意識,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建立生態文明指標體系,制定延慶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要,加強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互動,推動形成人人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延慶縣委書記)
- 2009-10-29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2008-03-13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生態文明建設
- 2009-03-30“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