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認識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從操作層面來描述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技術性失誤和政策性弊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生產方式的矛盾和經濟周期的形成機制等方面分析,才能科學認識它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探索科學的應對方法。
一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不是一種新的經濟現象,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以后就不斷出現,只不過由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自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采取了一系列調整生產分配關系的政策措施,使危機的形式有所變化,危機的程度有所緩和而已。
西方經濟學家常常按照流通領域中的事件,如交易所的恐慌、銀行倒閉等來確定危機的開始,回避從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層面來分析原因。而從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看來,生產領域中的事件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周期性重復的危機和資本主義在歷史發展中必然崩潰的本質原因,都是生產的社會性同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使生產者享受不到自己創造的剩余價值,因而資本主義市場便不可能按照資本增殖其價值的需求來擴大容量。
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對于研究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根源仍具有適用性。雖然危機爆發的導火索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在金融領域,但根源卻在生產領域。在美國,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作用,社會中有實際支付能力的需求還是無法跟上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只不過在現代金融高度發達的條件下,其表現形式不是生產出來的住房賣不掉,而是通過貸款已經得到住房的窮人無力現實地支付房款。因此,盡管表面上看,生產出來的住房已經賣掉了,但實際上生產領域中的生產過剩已經存在。過度發展金融業催生的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其隱含的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矛盾就顯現為經濟運行的現實矛盾。作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先兆的次貸危機,并不是金融危機的根源,它只是生產過剩的結果和危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二
自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來,它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但他們更深刻地指出,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不是不經波折的持續增長,而會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馬克思和恩格斯既揭示了危機周期性爆發的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層面的本質原因,又重視研究現代市場經濟機器大工業下諸如固定資本更新等體制、技術層面的一般原因。
- 2009-12-16福建采納委員建議 助力企業應對金融危機
- 2009-12-15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小 逾四千境外人士在廈就業
- 2009-12-15加拿大應對金融危機的幾個特點
- 2009-12-14習近平會見鳩山由紀夫:中日應著眼后金融危機時代
- 2009-12-13福建引導企業知識產權產業化應對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