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話語權和信息安全的現狀
當今世界,國家話語權和信息安全的現狀堪憂。信息傳播秩序不公平、信息安全被少數國家掌控是主要矛盾。一是信息資源配置不平衡,呈現“二八分立”的格局。全世界20%的人口占有80%的信息資源,80%的人口只享用到20%的信息資源。“信息富有國”和“信息貧窮國”的兩極分化嚴重,“數字鴻溝”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某些區(qū)域有加劇之勢。二是信息流通不對等。從發(fā)達國家流向發(fā)展中國家的信息量,比從發(fā)展中國家流向發(fā)達國家的多出百倍以上,眾多發(fā)展中國家不能主動、有效地傳播自己的信息和及時、充分地分享所需要的信息。三是信息傳播秩序不公平、不公正。金融信息的發(fā)布主要掌握在少數信息機構手中,他們代表著少數集團的利益,壟斷著信息采集、加工、發(fā)布、傳播的全過程。
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強勢,在公開場合動輒以“代言者”的身份出現,使西方話語體系成為世界“流行話語”。流行話語往往潛藏著話語霸權,剝奪了其他國家說話的權利,更談不上話語的權力。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采集權被壟斷,傳播權被控制,風險被隱瞞,真相被掩蓋,一個錯誤的信息流蒙蔽著投資者,把資金帶向深淵。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發(fā)達國家利用強勢話語權向其他國家轉嫁風險,發(fā)展中國家為增強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進行著不懈努力。
發(fā)展中國家話語權的現狀可概括為話語權缺失:傳不出去、傳出去的被歪曲,采不進來、采進來的靠不住。一是傳不出去。如在華爾街一家大型交易所的資訊平臺上,某天有關中國的消息只有一條礦難消息在反復滾動。中國當天有價值的資訊肯定不只這一條,但由于沒有自己的金融信息平臺,客觀的資訊傳不進全球要素市場,只能由別人按其價值觀有選擇地傳播。二是采不進來。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金融信息多被西方信息機構壟斷,發(fā)展中國家所需數據大多是引用或購買得來的。所有的決策分析都建立在二手數據之上,結果可想而知。2008年,新華社在華爾街設立了金融信息采集點,至今仍是發(fā)展中國家在華爾街設立的惟一一個。
發(fā)展中國家信息安全的現狀可概括為信息安全沒保障:缺乏核心技術,缺乏掌控能力。一是缺乏核心技術。金融信息平臺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西方信息機構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對其深度依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起步,西方一些機構主動將服務終端送給我國的金融機構,在無形中掌握了我國的金融信息安全。二是缺乏掌控能力。國內金融機構長期通過國外的服務終端接收資訊,進行交易,不僅要支付高額服務費,還要屈辱地接受“霸王條款”,何談掌控能力。如我社在調研中了解到,2004年中航油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易過程中存在交易數據的泄漏,中國操盤手遭到對手的聯合狙擊。國際炒家對我們的情況了如指掌,我們卻不清楚對方的情況。
- 2010-07-16談論教育要有本土視野
- 2010-07-16中國傳統恥感文化的內涵與意義
- 2010-07-16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快打造教育強國
- 2010-07-16南方日報:不必為經濟增速下行太過擔憂
- 2010-07-16中國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