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發展趨勢
www.hxt111.com?2011-12-28 16:16? 陳葉軍 趙健?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五是農村勞動力有限剩余,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目前農村仍有1億左右的富余勞動力。但是,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青壯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勞動力、男性勞動力在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大幅下降,農業青壯年勞動力短缺、農忙季節短缺、區域性短缺問題突出。 六是農業組織化進程加快,經營方式日益多樣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迅猛發展,農業組織化進程明顯加快。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4.6萬戶。農業經營方式日益多樣化,“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農業經營方式并存,家庭經營、合作社經營與企業經營高度融合,農業縱向一體化進程加速,農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七是農業科技貢獻率穩步提升,地位日益突出。近幾年來,農業科技貢獻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長,2009年已達到50%,超過了土地、勞動力和物質要素投入的貢獻份額。2010年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5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2%。我國農業增長方式已由土地、勞動力和物質要素推動為主進入以科技推動為主的階段。 八是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工資性收入與家庭經營收入雙增長格局基本形成。1998-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9%;2004-2010年,年均實際增長8.2%,是前一時期的2.1倍。1998-2003年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分別為90.7%、-0.07%、0.3%、9.7%,2004-2010年分別為46.2%、38.8%、10.9%、4.1%,工資性收入與家庭經營收入雙增長格局基本形成。 在新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趨勢與面臨的挑戰有如下八個方面: 一是“三化”發展進一步加快,但農業現代化亟待同步推進。2001-2010年,工業增加值從43581億元提高到160030億元,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37.7%提高到49.7%。然而,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明顯滯后于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日益加劇,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機械與科技裝備水平不高,農業經營主體整體素質較低。 二是主要農產品的供求可能持續緊平衡狀態,部分農產品供給壓力進一步增大。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率上升,消費結構升級和工業用途拓展,我國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同時,耕地不斷減少,水資源短缺,青壯年農業勞動力流出,農田基礎設施老化,農產品供給增長趨緩。從近中期看,我國主要農產品供求很可能繼續維持緊平衡狀態。部分農產品供給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2000-2010年,大豆、玉米、棉花、植物油的進口量分別從1042萬噸、0.03萬噸、5萬噸、179萬噸增加到5480萬噸、157.24萬噸、284萬噸、687萬噸,產需缺口逐步擴大。 三是農產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調控難度日益增加。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業與非農產業、農村與城鎮在勞動力、耕地等方面的競爭加劇,農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進一步上升;受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化肥、機械、農藥等現代生產要素的價格也在不斷上升。中長期內,我國農產品供求總體偏緊,部分農產品結構性短缺,這將推動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揚并保持高位運行。同時,影響農產品價格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價格調控難度日益增加。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0]孔祥智: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農業農村工作方向
- [ 02-05]協調推進城鄉改革 全面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環境
- [ 01-19]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 [ 10-10]陳錫文:我國農業農村的60年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