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從三鹿到雙匯 我們為何總在一個坑里栽倒
2011-03-18 16:20:03??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孫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雙匯這個中國最大的肉產品企業,被爆刻意采購添加瘦肉精的所謂精品豬。此事一出,人們就聯想到此前的三鹿。兩件糗事,何其相似!同為行業巨無霸,同樣是在原料采購中弄虛作假,連添加的東西都非常相似,一種貌似可以增加原料品質的有害化學品,一個讓牛奶看起來蛋白質含量高,一個讓豬的瘦肉比例高。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特別具有中國特色,面上好看,但內里卻有害。 不消說,此事對于雙匯而言,幾乎是致命性的。同時,也會因此而重創國內肉制品產業。幾乎跟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樣。同樣規格的一個陷坑,奶業跌進去,幾年之后,肉制品行業再一次重蹈覆轍,也跌了進去。 我想,無需我這個外行嘮叨,國內奶業和肉制品行業的各位老大們,百分之二百地知道,對于一個食品行業來說,市場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而在產品質量上有意識地弄虛作假,對于市場的信心又意味著什么。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消費者知道了誰在食品上開玩笑,事情敗露后果是什么。更奇怪的是,三鹿的前車之鑒,殷鑒不遠,其實才剛剛過去,怎么雙匯的人居然一丁點教訓都不接受,還敢拿自己企業的性命開玩笑呢?難道這些精明的企業家們連從三聚氰胺聯想到瘦肉精的能力都沒有嗎? 我們不知道雙匯這個企業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們的肉制品行業,多半是出了當年奶制品業的事情,如果誰要是不在原料里加點東西,他們的產品成本就得提高許多,否則,至少在面上,看起來就不如人家。一句話,為了保證產品競爭力,就得弄虛作假。沒有人不知道瘦肉精的危害,也沒有人不知道事情敗露的后果,但僥幸兩個字,總是比毀滅更有魅力。只要不大禍臨頭,人人都想僥幸,能混一日算一日。盡管有毀滅兩個字在前面,但真正想事的時候,還是利益的誘惑占了上風。 食品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逼得企業不得不棄良為娼。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一般來說很難判別一個產品的真正品質,人們能看到和嘗到的,也就是面上的那點東西。奶制品只要看起來很濃,肉制品看起來只要顯得瘦肉很多,人們就會認為是好東西。食品究竟怎樣,得靠專門的機構把關。而政府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食品、衛生檢驗機構,卻每每在很關鍵的地方閉上了眼睛。雙匯的肉制品據說經過了18道關口檢查,但道道都順利闖關。直到被媒體披露,他們才大吃一驚。像所有惡心事敗露了一樣,有關部門迅速表示,將嚴肅查處。可是,這樣多的機構,那么先進的設備,這樣多的人手,此前干嗎去了呢? 跟當年的三鹿一樣,作為國產品牌,雙匯也是很有聲譽的,但是,這個聲譽就在3·15這天土崩瓦解了。現在,奶制品已經是洋品牌的天下了,今后肉制品難道也只能是洋品牌的天下嗎?有關部門,可千萬別以為只要媒體不披露,就會天下太平。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是干壞事,早晚得敗露,晚敗露,比早敗露更可怕。想長治久安,唯一不二的法門,就是企業和政府都嚴格把關,把壞事消滅在萌芽中。(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