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湘鄂情不再是吃飯的地方。高端餐飲遇冷已是行業內不爭的事實,可對于很多餐飲企業來說未來的路怎么走正在成為眼下關乎生計的大問題。無力挽回頹勢的湘鄂情(002306.SZ)已決意剝離主業餐飲轉型做新媒體和大數據,作為高端餐飲企業的代表,湘鄂情的轉型在外界看來步子太大,仿佛病急亂投醫。不僅湘鄂情,包括小南國、凈雅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在探索自己的轉型之路,然而越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踩準合適自己的路就顯得越重要,適者生存總是不變的硬道理。
湘鄂情的悲情拋物線
15年前剛剛來到北京的孟凱或許做夢也沒有想到日后可以把一家小飯店做得風生水起。從1995年開在深圳的路邊小店到2009年深交所IPO,湘鄂情一路沖上頂峰,在2012年之前湘鄂情一路發展,風平浪靜。“湘鄂情”的名號最早出現在深圳,孟凱的餐廳之路也在這里起步,由小飯店一步步擴展到容納千人的餐廳,并逐步走向全國。他沒有把湘鄂情的深圳模式復制過來,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湘鄂情在北京的第一家店,地址選在海淀區定慧寺的路邊,位置雖然不起眼,卻是八大部委密集的地方。孟凱還調整了經營模式,在原來的湘菜、鄂菜基礎上又加入粵菜海鮮,并糅合其他菜系,轉走中高檔路線。時至今日,餐飲界人士對孟凱當初選址和定位的眼光仍然贊譽有加。“北京的公務宴請餐飲市場很大。”同時,孟凱的豪爽大氣也成為圈子內的美談。
湘鄂情將客群定位在高端公務人員的思路可以在選址中看出,2000年湘鄂情在北京再開兩家分店,選址同樣在政府機關單位附近,一時間在部委周邊開店幾乎成了湘鄂情在業界公開的秘密。相比深圳的大眾餐飲路線,北京的中高端路線為湘鄂情帶來了更加豐厚的利潤, 此后短短兩年間,北京湘鄂情年營業額達5500萬元,奧運會時湘鄂情在全國擁有直營店13家、加盟店8家,全年銷售額達到6.12億元。2009年的上市直接將湘鄂情帶到了頂峰,至此湘鄂情順理成章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餐飲第一股”。
2012年底,中央“八項規定”一紙令下,“三公”消費被嚴格控制,湘鄂情業績直線下滑。無奈之下,企業不得不醞釀轉型。無論以出資1.35億元收購上海齊鼎餐飲90%股權發展快餐業務,還是隨后又收購了龍德華等餐飲企業發展團餐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湘鄂情的轉型看上去“并無章法”。面對整個高端餐飲業的不景氣,湘鄂情著手對旗下高端餐飲湘鄂情酒樓進行轉型,這次轉型的主要手段看上去十分單薄,僅僅為“降價”,人均消費從五六百元以上拉低到100元左右。雖然在餐飲產業鏈內做了不少轉型的嘗試,卻均收效甚微。去年湘鄂情交出了史上最差業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64億元,同比下滑高達788.86%。這意味著公司近兩年的轉型努力基本宣告失敗,而最直接的表現是湘鄂情門店減少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