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明確表示,目前,證監會研究在創業板建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
這一消息發布后立刻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近期,擬IPO公司已經排起了長龍。截至5月29日,證監會首發正式受理公司已經達到666家,其中已預披露的有426家(包括已過會的42家)。而許多公司等待上市的同時,也面臨不確定性。
如今,證監會表態新三板能夠直接“對接”創業板,而且取消了盈利條件的硬性標準,無疑給許多排隊上市的公司多了一個選擇。
今年8月,新三板將正式推出做市商制度,屆時流動性將大大改善,投資者可參與性增強。那么,未雨綢繆,事先關注一些質地優異、可能轉板的公司,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
新三板轉板三條路徑揭秘
證監會3月21日發布的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將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條件改成“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p>
盡管征求意見稿取消了此前盈利條件之二的“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于五百萬元,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30%”兩項指標,但仍然沒有取消盈利要求。
如果創業板上市條件中取消了盈利要求,且形成了與新三板對接的快速通道,無疑將受到眾多初創、小型企業的歡迎。
事實上,自1月24日新三板大擴容開閘后,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日益明顯。根據股轉系統數據,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已經達到770家,正在向1000家大關邁進。
無論對PE還是普通投資者來說,轉板的潛在收益都是其選擇新三板公司的理由之一。如今,隨著新三板影響力日益擴大和資本市場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新三板企業轉板的途徑也不再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