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的合作終于有了實質突破。
7月16日,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金磚五國(BRICS)領導人達成協議,決定聯手發起一家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NewDevelopmentBank,以下簡稱金磚銀行),并設立一個1000億美元的儲備資金池,為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提供替代融資渠道,并在成員國出現國際收支困難時給予適當援助。
一些西方觀點認為,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資金池的設立將挑戰原有的由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不過中國學者認為,這對現有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不是挑戰,而是一種補充。“金磚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解決某些時點產生的經濟運行困境,除了世界銀行和IMF外,應該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另外一種選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也可能以后要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但這并不是短期的目標。”
替代融資渠道可期/
金磚國家峰會宣言顯示,金磚五國將協議出資500億美元作為金磚銀行的啟動資金,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輪值行長由印度提名。據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峰會后公布的備忘錄顯示,金磚銀行資本金最終將達1000億美元。該行將為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提供替代融資渠道。
記者注意到,金磚銀行的成員國可能不會止步于金磚五國的范圍內。金磚銀行取名“NewDevelopmentBank”,給其他新興國家的加入留下了余地,如土耳其、墨西哥、印尼和尼日利亞等。
農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金磚銀行的定位主要是支持成員國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與中國即將牽頭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較為類似,不過后者是服務于整個亞洲地區。”
據巴西官方估算,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存在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其中長期項目的缺口大概是8000億美元。另有數據顯示,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缺口是1.4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融資市場。
另外,此次金磚國家峰會還簽署了 《關于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規定由五國央行儲備總計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資金。據中國央行網站披露,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為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該安排是在有關金磚國家出現國際收支困難時,其他成員國向其提供流動性支持的集體承諾。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并不意味著國際儲備的直接轉移,只有在有關國家提出申請,并滿足一定條件時,其他成員國才通過貨幣互換向其提供資金。對此,向松祚解釋道,“形象地說,金磚銀行更像世界銀行,應急儲備則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事實上,建立這樣的資金池大背景是美聯儲開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由于存在加息預期,美元很可能對新興市場貨幣走強,同時由于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存在經常項目逆差,貨幣貶值又將進一步推升通脹,最終其央行將不得不加息,但代價卻是犧牲經濟增長。建立這樣的資金池將有助于那些外匯儲備比較弱的國家應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