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嚴格意義上來說,很多學生的暑假才開始,因此盡管最近全國多地都出現了很多極端天氣,但是由于正值暑假,所以無論多熱,暑期出游依然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們的最終選擇。而近段時間,各地發生的地質災害和交通事故等也給正在準備出游的人們不斷敲著警鐘。極端天氣下,究竟應該怎么備好“安全鎖”,這樣即使發生意外,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
中暑死亡可獲工傷保險賠償
隨著氣溫的節節攀升,中暑是否算工傷也成為不少職工關心的話題。湯先生是一家工廠的工人,負責流水線上的工作。去年,湯先生在一次高溫環境中工作時,由于加班時間過長,突然感到不適,站立不穩昏厥在地,神志不清。醫生診斷為,因中暑導致腎衰竭和肺部感染,搶救無效后去世。
記者注意到,2002年4月衛生部和勞動保障部聯合印發的《職業病目錄》中,就已將中暑收錄為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職業病目錄內。而一旦被職業病防治部門認定為中暑,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職業病患者即被視同為工傷。
不過,一些相關人士證實,工人發生中暑事件后,在送診的同時必須經由省、市、區級的職業病防治診斷機構確認為中暑后才能算為職業病。
并且,該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新《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算工傷。如果超過48小時,將不屬于工傷保險索賠范圍,不予受理保險賠付。
個人投保意外和醫療津貼險
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盡管目前市場上已有一款專門針對高溫保障推出的保險產品—“高溫險”。但記者注意到,該款高溫險產品僅僅針對的是氣溫超出一定值之后,投保人能夠取得的賠償,至于沒有超過規定極限溫度,但卻是因為高溫造成的人體的傷害,是不能得到正常理賠的。因此業內人士表示,高溫易造成的諸如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可以通過現有的保險產品組合來提供保障。針對于此的產品就有意外醫療險和醫療津貼險。
持續的晴熱天氣最容易讓人發生一些意外,如中暑頭暈后不小心扭傷、摔倒,或者到游泳池消暑不小心摔傷等情況。意外醫療險主要是針對外來的、非本意的、突發的、非疾病的風險,分擔被保險人的相關損失。
另一類的醫療津貼險就是針對意外或者疾病引起的保險責任。如住院津貼險,這里保險并不區分醫療費用是否在社保范圍內,只要滿足津貼的賠付標準,那么保險公司就會根據相應的賠償標準給付保險金,減輕被保險人在住院治療中的經濟壓力。意外醫療險和醫療津貼險互為補充,并不矛盾。前者是以產生風險的原因來作為賠付的依據,而后者則是以產生的后果來作為賠付依據。同時,這兩類保險保費都較低,兩者可以有效的組合,為高溫引發的事故分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