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三地互補性強 張燕生向記者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際上是對標現代制造的東京灣區、現代金融的紐約灣區、現代創新的舊金山灣區,“通過粵港澳的合作,在現代制造、現代金融、現代創新方面探索未來發展的合作模式。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就是一個面向未來30年、40年的合作規劃,把香港、澳門的優勢和廣東的優勢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發揮,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世界級新增長極,以及世界級首位城市,成為全球經濟格局和未來發展中最靚麗的一個灣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9日表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加上優良的法治傳統以及和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可以將國際企業引進大灣區,并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澳門作為大灣區里面相對來說比較小規模的一個小弟弟,我們當然不能只靠合作伙伴的照顧,還需要考慮我們在整個區域合作里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我們提出‘澳門 ’這個概念,澳門加上這個地區,對整個地區產生什么樣積極的作用?有什么樣的增值?我們通常是從這樣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卑拈T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說。 “從廣東來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市場體系在一步步形成。廣東的研發強度超過2.6%,高于OECD國家的平均值2.4%,其中深圳超過4.1%。這是廣東的優勢?!睆堁嗌f,從世界范圍看,研發強度較高的經濟體包括以色列(4.4%)、芬蘭(3.9%)、韓國(3.7%)、瑞典(3.4%)、日本(3.3%)、美國(2.8%)等。 “香港有4所廣東沒有的世界排名前100而且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有廣東或者內地都比較弱的現代服務業,包括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現代金融等。澳門是中國對葡語系國家的窗口、橋梁和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的服務平臺,還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它們之間的互補性是非常強的。”張燕生告訴記者。 王瑞軍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正是廣東的巨大增量。“通過大灣區的建設,廣東的創新力量能夠更好地和香港、澳門甚至是國際的創新資源銜接和聯通,這就是增量。同時,廣東非常明顯的短板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力量缺乏,而香港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增量。這些增量的注入,對廣東補短板、強弱項,是非常好的創新要素的注入。” 如何促進大灣區內要素流動?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漫長海岸線、良好港口群和廣闊海域面。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達,產業結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但如果單個看“9 2”中的每個城市,它們都有各自的短板。比如香港、澳門的土地空間和人力資源不足,廣州、深圳等高校資源和研發機構不足等。因此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優化空間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表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要實現大灣區內部要素流動的便利化,形成“2 3”自由貿易區聯盟,還應該具備一個相對統一的法律制度框架。“只有這樣,才能使民眾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真正融合起來,制度的融合最終決定著一個區域的各種經濟行為的融合?!?/p> 馬興瑞表示,廣東將加快建立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聚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暢通人流和物流;加快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連通,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和軌道交通網;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林鄭月娥則表示,香港將積極促進現有的醫療、教育等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同時將加快促進高新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并為內地科創企業提供境外融資平臺。大灣區將協助香港突破土地和人力資源瓶頸,提升發展動能。香港完全可以與珠三角9市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要建立國家層面的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深圳、香港、廣州等城市空港、海港、高鐵、城軌、地鐵等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王瑞軍向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國家戰略,需要有一個國務院層面的統籌協調機制?!斑€應該有粵港澳三地形成的有效的聯動、溝通和互動機制以及廣泛的社會聯系、互動機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需要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有包容性的體制機制?!?/p> 對于如何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要素流動,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學合作、社會參與創建一所新時代新型聯合大學,作為區域高等教育合作平臺與樞紐。他告訴記者,粵港澳三地合作創建一所“灣區聯合大學”,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可以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體制壁壘,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為促進粵港澳合作和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
相關閱讀:
- [ 03-15]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蓄勢待發
- [ 03-06]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出臺
- [ 02-24]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 [ 01-18]專家:粵港澳大灣區為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實在愿景
- [ 01-10]粵港澳專家聚首澳門 研討建立更高水平氣象事業合作模式
- [ 01-10]粵港澳將完善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
- [ 12-21]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
- [ 10-27]香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