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3月22日報道,19日,襄樊市襄陽區涉嫌哄搶物資被傳訊的犯罪嫌疑人付貴突然死亡。警方稱其是在黃集鎮派出所廁所內服毒身亡,家屬懷疑付貴在審訊過程中遭遇毒打,因不堪忍受而自殺。襄陽區區委宣傳部稱,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法醫正在進行尸檢,具體死因以尸檢報告公布為準。
此一事件本身有一些疑點,情狀由媒體報道呈現,引發關注。對一些人來說,這容易使他們產生聯想,聯想到近年臨時羈押場所發生的各類非正常死亡事件。作為一種聯想,應當承認這是人們正常的情緒反應,但也當看到,這些聯想還不是建立在無可置疑的事實之上。目前,家屬疑問未解,憤怒未消,輿論波瀾未平,模糊、焦灼的狀態已使涉事方置于相對被動的境地。
派出所是公安部門基層機構,公民在其場所內死亡,人們會猜測,表達疑惑。很多事例告訴我們,面對一些跟公權力相關的事件無通報、無報告,最后又不得不出來發布信息,公權力形象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警方稱付某在黃集鎮派出所廁所內服毒身亡屬實,那么這些信息應當先行一步告知民眾,而信息的正常獲取和發布,也不應分外地還是本地媒體。
按照人們從類似事件中總結出的經驗,信息沒有及時通報發布,可能出于條件還不成熟,調查還未完成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恐怕不能排除維持社會穩定的考慮。有時候,一種扭曲的維穩邏輯是,如果讓信息隱蔽起來,不讓人們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社會穩定就維持住了。這是一些地方和部門處理事務的方式,但事實上,這樣的處事方式本身就構成了一種不穩定。人們渴求真相,而政府部門具有調動和運用資源的能力,社會危機尚在萌發之時,這種能力本應能夠化解或緩解社會矛盾;如果不能,人們難免對他們的公信力和權力品質產生不信任,信任出現問題,社會心理將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出現波動。
不穩定狀態來自何處,是有待深化的問題。人們容易看到貧富差距、物價變動、拆遷沖突等不穩定因素,但源于權力行為的不穩定常為人忽視,其實這一點尤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權力具有強勢特點,若其偏離公共方向,甚至因具私心而超越邊界行事,必給社會人心帶來負面影響。在一些社會事件中,權力一方無法開誠布公地直接面對民眾,對于民眾希望了解的信息真相,或掩蓋、歪曲,或選擇性地發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不能解釋疑點,或者低估民眾智商,都給我們帶來很深的教訓。沒有真相的社會難言穩定,如果權力成為真相難以呈現的重要因素,更難言穩定。
沒有哪一個社會不重視穩定,但穩定并非只是一種控制手段,它天然是執政的內容。我們常見基層官員到北京輪訓,旨在提高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完善地方治理。就本質而言,輪訓之目的不在提高治理技術,不是手段的改變,而在于解決權力執政的宗旨,弄清權力來源及約束問題。權力在手,應當用它來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何讓權力依規則行事,化解社會矛盾,而不要把矛盾復雜化,成為不穩定的制造者。
- 2010-03-22派出所“非正常死亡”該終結了
- 2010-03-20拘押場所還可能出現多少種死法
- 2010-03-19醫生被迫編個死因的不自由與大自由
- 2010-03-17如廁死:看守所故事的又一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