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這場從去年年底開始的全國范圍更換高速路牌的行動,就將基本結束。據各省投資數據計算可知,更換一塊路牌花費最少為8000元左右,這意味著全國17萬塊高速路牌,其更換成本至少13億元。
有幾點應該引起關注,根據報道“此次更換路牌花費較大,各省之間成本不一,不少城市花費總額高于市場報價。”這里面是否存在“貓膩”,要引起各級紀檢部門的注意,對于其存在的賄賂腐敗問題要迅速查處。其二,這一投資并沒有換來預想的效果,反而給出行者帶來了新的不方便。對于已經養成的標識習慣,突然改變,當然會引起一些麻煩。這種投資目的與實際效果差異過大的結果,有關部門應該負起決策失誤之責任。其三,既是已經花費高達13億元,也還沒有完結。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方便駕駛員記憶,在過渡期內采取一塊路牌上新、老路名共存的方式。這意味著,當過渡期結束后,我國很可能迎來新一輪更換路牌熱潮。一個路牌如此折騰,其花費無窮無盡,為何拿納稅人、車主百姓的過路費如此不當回事,如此輕率“揮霍”呢?需要深入思考。
當然,筆者是研究經濟金融的,習慣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思考問題。咋一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感覺是,只有國有企業、國有單位才會做這樣的傻事。因為,這些單位的決策者是在花費別人的錢、不親自掏腰包而且還能換來個人政績甚至從中有個人、單位油水可撈。此前,我們已經目睹了太多國有企業無謂的分分合合,屢次更換招牌、門面,花費驚人的事件。僅金融系統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在更換招牌和門面上花費、浪費就非常令人震驚。
當然,機構的分分合合是一個方面,許多壟斷性企業、國有金融企業完全是根據主要負責人的喜好而更換招牌甚至換一個人領導更換一次招牌。這種驚人浪費私營企業怎會為之?因為那是要從自己腰包里掏錢的,是要從自己血管里出血的。而國有企業包括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無論自己的天價年薪,驚人職務消費,還是豪華辦公設施、豪華坐騎,還是一時心血來潮更換招牌和門面都是國家,最根本是全體人民出血的。決策者卻能撈到政績、有謀取私利之機會。
- 2010-07-20更換高速路牌只為拉動GDP?
- 2009-11-20高速換路牌為何引來質疑
- 2009-11-20更換路牌不能缺失民意與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