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北京海淀和大興關停部分打工子弟學校,充足的理由要么是“在違法建筑內非法辦學”,要么是因為校舍租賃合同已經到期。很快,幾千個孩子被分流,部分將無學可上。孩子的受教育權就在胡亂行政中被剝奪。(據8月5日《中國青年報》)
義務教育,本該讓師生在田園美里快快樂樂教學相長,無憂無慮,各盡所能各取所取,教育大同世界,讓國人受益無窮。義務教育的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均衡發展。公共財政的陽光沐浴的地方,不該分出三六九等,不該有天壤之別。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師資大體相當,辦學應該大同小異,就是讓孩子們安安靜靜受完九年基礎教育知識,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然后才是中專、高中多樣化的一次分流,或者是三年高中教育之后二次分流,一本二本三本高職高專中職中專,三五年畢業后,人才自此流入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可是,義務教育發展似乎在背道而馳,一個不均衡就足以葬送所有本該就有的夢想。這個不均衡,越是在大城市越是突出。尤其在北京,更是演繹到極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外來人口太多了,給北京做貢獻的人太多了,全國人民都在給北京做貢獻。一個例子是,北京有著大量的打工子弟學校。那些不得已帶著孩子來北京謀生的人,做夢都想著讓孩子走進北京的公立學校。可是,這永遠是夢。不光花不起錢,更有公立學校資源有限,自然就門檻變高,萬般無奈,只好到打工子弟學校讀書識字。誰都不順心,憋屈著呢。
一面是公辦學校資源遠遠解決不了打工子弟的上學問題,一面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官員胡亂行政,就為著教育政績拍腦袋瞎決策,動不動就取締,眼不見心不煩,其實是糟糕透頂。打工子弟主要在城鄉結合部,這個地方公辦師資異常薄弱,怎一個取締了得?!
打工子弟學校的存在,應該看成對當地政府辦教育的倒逼,而不是一味尋找借口取締了事。這么說的一個依據是,無論是海淀,還是大興,絕對有足夠的財力這么做,別急著關停取締,拿出錢來先扶持,讓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地先受教育。筆者舉身邊例子吧,上半年,鄭州金水區稅收收入20個億,而開封一個區才5千多萬,這么大的差距怎么來辦教育呢?都是城里面,是不是在義務教育面前就該有天壤之別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須知倆城區的學校教育該是大同小異。
張校長說得好:政府要是能把我這幾百名孩子都安排了,不讓我辦了我就不辦了,他們能嗎?當地政府不能,政府能的就是關停和取締!——不得不問,對于剝奪了孩子受教育權這一比天還大的事,有關責任者該當何罪?
- 2011-06-24“差生”的受教育權同樣不容剝奪
- 2011-02-16教師吃空餉首先關乎孩子的受教育權
- 2010-08-30作弊者是否應被剝奪受教育權
- 2010-05-25“167份調令”背后的教育權利困境
- 2010-01-17開除作弊學生是否剝奪受教育權
- 2009-09-25樂見學生受教育權由法律高壓護送
- 2009-09-24從高招不公看平等教育權之殤
- 2009-05-18羅彩霞案不應囿于“受教育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