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被罰款,與是否違章無關,一些交通管理部門出于自身利益大搞“執法經濟”。這種行為加大司機經濟負擔,推高物流成本,而買單的是整個社會。這些部門的行為不僅破壞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 近日河南永城一輛大貨車女車主,因不堪當地公路管理部門巨額亂收費,當場服農藥自殺,現仍在醫院搶救。事發時,有關執法人員對車主說,“你死跟我們沒關系”。12月1日上午,河南永城市公路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當地政府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相關報道見A15版) 因不堪巨額公路亂收費,貨車車主當場自殺,這是由公路三亂引發的一起極端事件。在這起車主以命相拼的個案背后,是我國公路三亂頑癥長期存在,而且愈演愈烈的不堪現實。所謂公路三亂,就是亂設站卡、亂罰款、亂收費,從1994年國家糾風辦發文制止三亂以來,在近20年的時間里,政令年年發,三亂照舊有,而且各相關執法部門花樣翻新,斂財更甚。有媒體通過向全國14個省份上千名司機發放問卷,得到一個調查結果:在2011年,罰款占到了貨車運費的10%。由此推算,當年我國公路罰款約2700億元。 一些運政、路政等涉及公路三亂的執法部門,不論是否存在違法情節,見到貨車就開罰單。一些執法部門在亂收費方面倒是很有“創新”意識,對超載車輛甚至公開出售通行月票。有些部門貪得無厭,對車主動輒收取數萬元的巨額罰款,而且絕不提供票據。執法者何以成為“靠路吃路”的路蟲?本應為民服務的公路,何以成為一些地方路政交通人員斂財的工具?建立治理公路三亂執法長效機制,呼吁了近20年,有效機制何時真正建立? 就在不久前,媒體曝光了部分地方交警亂罰款問題,社會影響惡劣。隨后在公安部的安排下,多地交警部門以案例為反面教材,對民警開展警示教育,并采取措施加強執法規范管理,嚴禁協勤上路執法處罰,嚴禁隨意攔車檢查。但是,壓下葫蘆起來瓢,河南永城的這一極端案例告訴我們,一些地方運政、路政的危害更甚。目前當地政府已著手調查自殺事件,接下來如果進展順利,相關主管部門表現積極,那么,或許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波針對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整改行動。但不論是交警部門還是路政、運政部門,在一陣風的整改以及媒體監督過后呢,會不會一切照舊? 公路三亂“毒瘤”,屢禁不止、屢斬不斷的根本癥結,是體制問題,也是利益問題。首先,三亂產生的根源是目前“多龍治水”的公路管理體制。目前涉及公路三亂的部門多達十幾個,包括交警、運政、路政、城管、環境、林業、工商等。由于與交通運輸相關的管理部門眾多,于是產生部門之間法規打架、部門職能重疊。以治理貨車超限為例,交通運輸部門的處罰和交管的處罰,針對同一個行為的定性不同,處罰的角度不同,處罰金額更不同,這讓司機無所適從。 公路三亂愈演愈烈的另一個重要根源是利益驅動。一些地方運政、路政等交通管理機構人員嚴重超編,在財政撥款有限的情況下,以罰款養人。這些部門為了完成創收任務,無視超載等違法行為,眼睛緊盯的只是罰款。這種“以罰代養”的養魚式執法,導致超載等公路違法行為大行其道。 司機被罰款,與是否違章無關,一些交通管理部門出于自身利益大搞“執法經濟”。這種行為加大司機經濟負擔,推高物流成本,而買單的是整個社會。這些部門的行為不僅破壞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治理公路三亂“毒瘤”,首先要切斷部門利益的觸角,最終要通過整合執法主體,推進綜合執法,建立權責統一的公路管理執法體制。 |
相關閱讀:
- [ 12-02]不堪重罰服農藥能否終結公路三亂
- [ 12-01]香港一公路連續50輛車爆胎 交通堵塞約3小時
- [ 11-30]云南香格里拉國道214線香德二級公路已全線暢通
- [ 11-29]貴州赫章公路塌方確認8人遇難
- [ 11-26]貴州赫章發生公路塌方事故 2人死亡6人被困
- [ 11-20]捷克的公路與改革
- [ 11-15]瘋狂沖卡揭了公路“收費兇猛”的底
- [ 11-14]重慶銅梁縣公路施工發現涂山窯系窯址遺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