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盤點2014年被曝光的“虐童事件”,每月平均近3起。請注意,這些只是被曝光的極端事件,而潛在水底的虐童行為有多少,無人知曉。 對“虐童”行為的矯治,首先是法律要硬起來。我國原則性禁止虐待兒童的法律法規不少,如《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然而這些多半屬于倡導性,懲戒效力不足。一項網絡調查顯示,95.6%網民支持在《刑法》中增設“虐童罪”,以刑罰方式震懾、懲戒施暴者。有許多專家也持此論,這說明專門設立“虐童罪”至少在民意層面已經成熟,不存在問題。 如果“虐童”行為發生在家庭,受到父母等親人的虐待,還必須與兒童監護權聯系起來。很多時候,即使外界發現兒童受到父母虐待,也因救濟乏力而無法防止悲劇的繼續發生,典型的案件如“南京餓死女童案”。這種情況,需要得到授權的行政部門或社會組織介入,剝奪施虐父母的監護權。現行法律對公權力介入監護的舉措規定得不具體,對有過錯監護人的懲戒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相關法律修正時應予考慮。 本報評論員 練洪洋 |
相關閱讀:
- [ 05-23]“學籍隨人走”用規范化防止潛規則
- [ 04-21]均衡教育資源告別“離婚入名校”
- [ 04-11]義務教育不是機械的“九年制”
- [ 03-31]幼兒園轉正 政府監管須喂藥
- [ 03-19]查一查“東莞丐幫”制造了多少罪惡
- [ 03-17]應該痛心的是什么?
- [ 03-17]“藥兒園”暴露學前教育監管盲區
- [ 01-07]“解救”童工,還需治本之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