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下發的“二、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標準”征求意見稿,引發爭議和“吐槽”。該標準擬在醫院“服務質量”一節規定: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死亡率≤0.8%,住院手術死亡率≤1.4‰;二級醫院住院患者死亡率≤4.0‰;住院手術死亡率≤0.28‰。新規遭到廣泛質疑:制定患者死亡率指標,可能導向醫院拒收危重病人,甚至對死亡數據造假。(7月28日,人民網) 實事求是的講,乍一看這個規定有點“奇葩”。或許衛計委出臺這樣的政策初衷好的,想要用一種量化管理的手段來提高醫療水平,減少醫療事故的人為死亡。但是,為何引起醫生們的強烈“吐槽”?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意見稿發布時沒有做到以理服人。 患者死亡率和手術死亡率標準究竟是依據什么來設定的?二級、三級醫院的差別待遇到底有沒有臨床數據支撐?制定的標準是硬性指標還是指導性意見?比率的設定是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得到的結論還是坐在辦公室里看看資料、拍拍腦袋盲目制定的任務?恐怕諸位看官都和筆者有著一樣的疑問。 醫護工作者的“吐槽”不是害怕承擔責任,既然選擇了穿上白衣,絕大部分醫生都清楚手術刀的沉重和職業與生俱來的風險。但是毫無緣由的背上“死亡率指標”,任誰也得“壓力山大”,畢竟人命關天。特別是在醫患關系緊張、惡化的今日,醫生們很難不擔心“死亡率指標”會不會讓正常的患者死亡變成難以推脫的麻煩。 那么,如何給醫生們吃上“定心丸”?筆者認為,在發布征求意見稿時,附上詳細的說明,讓醫生們了解制定的標準和依據,也能夠讓全社會能夠廣泛的參與討論,集思廣益,真正實現征求意見稿的“征求”之義。而僅僅將標準用百分數、千分數發布出來,恐怕難以稱之為征求意見,倒是像“官老爺”發號施令、顯示權威。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希望衛計委能夠將設定“死亡率指標”的“理”擺出來給大家伙看一看,“占理”的話醫生們肯定支持,“背理”的話再討論修改,別讓醫生們因為這個事提心吊膽、充滿焦慮。 |
相關閱讀:
- [ 07-29]不能脫離醫療規律制定“死亡率”
- [ 06-16]“死亡指標”不能成為“免責”借口
- [ 06-16]別對“死亡指標”斷章取義
- [ 05-04]讓消防員不再是“臨時工”
- [ 11-28]死亡率最高的職業
- [ 07-03]證實癌癥與水污染相關后又該怎么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