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不買房一代”豎起大拇指
2014-12-29 16:00:3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調查顯示,畢業一年后,約三成90后大學畢業生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他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后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12月29日 人民網) 幾年前,一部電視劇《蝸居》引起了全國范圍內關于當今持續攀升的房價和年輕人買房問題的熱議,主人公一波三折的買房奮斗史,道出了都市無房族的種種困惑,也讓“房奴”成為很多都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揮灑汗水,終日辛勞,為的是在都市中能夠有屬于自己的居所,哪怕是小小“蝸居”。 究竟是何原因讓本就掛著“月光族”、“啃老族”頭銜的年輕人淪為“房奴”?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安居樂業”,樂業的前提是安居,也就是古語所云“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社會傳統觀念傳唱“無房不婚”,女子嫁人首選便是“有房”,使得婚姻與房子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 然而,“不買房一代”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購房理念。所謂“不買房一代”,泛指那些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不愿做“房奴”的90后大學畢業生。據調查,在我國90后大學畢業生中,超7成住在單位宿舍或選擇租房入住,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寧愿用首付的錢去創業、實現自己價值,而非買房。 筆者認為,在“中國式買房”的跟風壓力之下,必須為“不買房一代”豎起大拇指。一者,因結婚買房而背債的年輕人易產生“房奴焦慮癥”的亞健康心態,長此以往不利于身心發展、生活和諧;二者,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講,一步到位的買房模式會傾頹幾代人的積蓄和努力,得不償失;三者,重“買”輕“租”的“中國式買房”會導致市場供需結構的畸形,讓房價陷入難以調控的僵局。 溫家寶總理曾經強調,住者有居并不意味住者有其屋,應鼓勵更多的人租房。筆者認為,生活在于經歷,不在于平方米;富裕在于感悟,不在于別墅。與其終日“俯首甘為孺子牛”般被銀行的利息所刺痛,不如帶父母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創造溫馨和諧美滿幸福的家庭氛圍,這樣的生活同樣精彩。 |
相關閱讀:
- [ 12-26]90后將成“不買房一代”是個偽命題
- [ 12-26]政策要讓“不買房一代”也能俱歡顏
- [ 10-09]不稀罕城市戶口
- [ 09-24]禁言“買房必升值”是最好的限購令
- [ 07-17]媒體鼓動民眾買房用意何在
- [ 07-03]做夢都想有養老金
- [ 06-24]住房公積金還要姓“住”
- [ 06-19]提取放寬對公積金改革觸動有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